三种家庭情况造就“问题儿童” 。。。“记者19日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对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西青区4所幼儿园的257名4-6岁集体儿童的父母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养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养育方式三种家庭情况对儿童的行为有明显影响,出现问题的儿童中有8.3%的儿童不是由父母亲自养育,而是接受隔代抚养或保姆代管,导致这些孩子对人对物缺乏爱心、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暴力倾向。 从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养育情况来看,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有明显差异。具体来说,存在行为问题的36名儿童中,有41.7%的儿童家庭采用百依百顺、打骂体罚、放任不管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8.3%的儿童家庭关系不和睦,包括经常争吵、离异、丧父丧母等;有8.3%的儿童不是由父母亲自抚养,而是由外祖父母、保姆代养或干脆寄养。而对应的行为健康的221名儿童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4.5%、1.4%、4.1%. 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心理门诊的金世敏医生表示,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家长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升高,说明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家长需要重视自身的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多采取启发鼓励、说服教育的方式,避免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另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比率也较高,说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子女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响,在离婚率日趋增高的今天,家长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稳定家庭结构,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再有,采用隔代抚养、保姆代管的方式,老人或保姆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情况,因此还是应倡导父母亲自抚养子女。 金大夫强调,儿童性格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而且未定型可塑性大,许多不良行为都是由模仿而来。所以,父母应该注意抚养、教育方式,杜绝子女受到不良刺激,使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数字调查: 被调查的257名幼儿中,存在多动、攻击、抑郁、焦虑、违纪等行为问题的共有36名,占14%;无上述行为问题的健康幼儿为221人,占86%.在存在行为问题的36名儿童中,有15人出现了多动情况,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坐立不安、活动过多、功课差;有9人出现了攻击性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在家不听话、经常打架、威胁他人;有7人出现了忧郁心理,表现为闷闷不乐、悲伤、有自卑感、过度恐惧;有4人出现了社会退缩情况,表现为喜欢孤独、害羞、胆小、不活跃、动作迟钝。 转载 看过这篇文章,心里触动很大!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天生性格就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受这种影响而后天产生较重的心理问题! 听音乐,玩摄影的同时顺便好好培养培养下一代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