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是古代的酒具,就是我们现在喝酒的杯子。不过古代做得很精美,青铜的,有纹饰,我们今天在许多古董店里还可以见到。 我的这些文章如何和酒杯扯上关系,似风马牛不相及。 集子里的文章多是为摄影世界杂志写的专栏,叫宋呆子侃影,用了章回小说的手法,其实装的都是对现代摄影的思考。主要成于离开单位的那段时间,因喜欢孔子的“风乎舞雩,咏而归”句,将写字的地方叫咏归堂。那是一段效率最高,心情最愉快的时期。 另有些旧文,零散发表在香港的摄影画报、内地的大众摄影等杂志上,为了和前文统一,在编书时,将题目都改成了章回式。主要写于办公室无可奈何的时期,所以叫奈何斋。 摄影是什么,就如同问“我是谁”,大概是最答不清楚的了。这些小文是想通过对摄影器材的解说,追问摄影的终极意义。 之所以选择从器材入手,是因为我对相机有极大的疑惑,照相机是人类发明的器物中,唯一能让灵魂显影的东西。我几乎使用过所有门类的相机,拍过各种各样的题材,我想通过对器物的把握,解读影像背后的意义。 摄影与绘画同为视觉艺术,绘画最早出现是为了记录,一头鹿,几个人在围猎,我们现在当艺术看的岩画,原来都是生活记录。 因为绘画太难,不是大众都能掌握的,文字的出现,是为了取代绘画的记录功能。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但文字作为记录工具,它有不可逾越的局限,就是缺乏精确性,这也是我们拍经典名著的电视剧很难讨好的原因,每个人心目中的林黛玉都是不一样的。 摄影的出现,最早瞄准的是绘画的艺术功能,它确实部分得逞了,它逼得绘画向抽象派,野兽派发展。在传统摄影,因技术的复杂,仅凭技术,你就可以取得极大的成功。亚当斯就是主要凭借摄影的曝光精确和暗室技术的卓越班列大师之列的。 数字摄影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摄影的技术壁垒,现在的摄影,你只要会按快门就成。你出门身上未必带着笔,但准少不了手机,现在手机带摄影功能已成基本需求。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用摄影表达的时代。 摄影的敏锐、对影像的捕获能力、快捷、真实性,是其他记录工具不可比拟的。 绘画仅靠技法,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如齐白石画的虾,凡高的向日葵,都不具备多么强烈的思想性,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技法高强。今天的摄影,由于技术的进步,仅靠技巧,已无法取得上一辈摄影家那么大的成功了。 对现代摄影,看得见的东西都不难拍,难拍的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思想的呈现。 摄影对思想的呈现如果说在深刻性上与绘画比,孰优孰劣还有待深究。但其在广度和敏锐上已远远超越了绘画。比如对灾难、战争等重大事件的表现,其快捷、原真、震撼性,是绘画无法比拟的。其对思想的深刻揭示,超越文字也是迟早的事。因为摄影在可信性上有文字所不及的能力。 而这些目的的实现,都是通过我们手上的相机达到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从相机入手来追问影像的终极意义的原由。 相机就是我们表达思想、艺术的笔。我希望,通过全书的解读,让我们不仅知道该选择一台怎样的相机来表现我们的生活,也许不经意间,你真的就明白了,什么是摄影。 觞,在这里装的不是酒,是关于影像的思考,未必是琼浆玉液,但你如能从中小醉一回,我也是足感欣慰的。 ---宋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