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师,在从教生涯中,与学生结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人生的旅途上,我又是一名学生,因各种机缘相识的人同时也是我的老师,活着的每一天又成了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和感悟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使我的每一天都在变化、成长着,我喜欢这样的日子。朱钰是文科班的,从狭义上来讲不是我的学生,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有了师生的缘分。 去年到蓟县学农的一个傍晚,学生们吃过晚饭后,老师在食堂就餐。席间听得外面飘来了京剧清唱,凭着对京剧的敏感,我起身循声而去,见一个清秀的男生正站在台阶下面,给休息着的驻地教官和工作人员演唱,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位青衣名伶在舞台上表演,一丝不苟。我对他说:“进来唱啊,我们都喜欢听。”要是一般的学生,此时一定会不好意思,没想到他大大方方的走进来,站在老师们桌前,真诚地问道:“您们想听哪段?”其他老师们说:“随便。”我想起了自己喜欢的《贵妃醉酒》,说:“就唱一段《贵妃醉酒》吧。”这便是我和朱钰的第一次交流。 这件事,这一刻,犹如自己随缘的结识每一个生命中的过客,随着日子一天天翻过,在脑海中并无刻意的印记,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过程,一定会被我渐渐地淡忘的。 回校后的一天,在人人网上无意中发现,朱钰成为我众多学生好友中的一员,这时才突然想到,原来经常在我的网页中留言的学生中也有朱钰,我们渐渐的熟识起来。虽然我不教他们班,但此后再相遇时,也会有短暂的交流。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也喜欢蔡琴、邓丽君、梅艳芳,也喜欢三毛。我们有着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但在这一点上却能有共识,而他提到喜欢张爱玲时,我会告诉他我不喜欢,不会去读她的书,因为我与张爱玲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是不同的,她在我的眼中是病态的,那种恃才自傲与孤芳自赏是我所摒弃的,因她传递给他人的,只能是冷若冰霜的感觉,而我,却喜欢温暖。 高二上学期考试结束后,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开设拓展课供学生们选修,我上报的课题是《东西方插花艺术赏析》,因为在我看来,真正能使学生听起来有兴趣的内容,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是生动的。插花艺术我有着四年的实践过程,逐渐摸索了经验并且融入了艺术理论,而且授课过程中,还能使学生看到插花操作的全过程,我想我会讲的有声有色。一天下午朱钰发来了短信,说他想报我的选修课,又怕没有其他男生参加,我回复说,世界上最好的花艺师大多为男性。当选修课开课时,我发现有为数不少的男生来听课,他们都和朱钰一样,怀揣着对艺术浓厚的兴趣和热忱,而且,相同内容的讲座开设了两个班,朱钰听了两次。 今年天津市学生艺术大赛中,朱钰参加并取得了一等奖。5、4青年节,和平区团委举办的庆祝表彰会上,他的京剧彩唱《贵妃醉酒》作为传统节目被选中,等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很高兴,并承诺,只要演出时我有时间,一定会带上相机,为他拍下化妆和演出的全过程,因为中学时代,难得有这样的时刻,这既是他的精彩瞬间,也是我的乐趣爱好。 4月30日学校运动会后,我驱车带着朱钰到二南开中学的礼堂参加演出,一路上我们谈起了对人生的认识,谈起了他的理想,以及如何才能实现理想。到了二南开中学,看着化妆师为他化妆、更衣,看着他由一个清秀的男生变成舞台上的杨玉环,水袖舞动中映射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杨玉环手中的牡丹折扇时开时合,变幻中,荣华富贵犹如浮光掠影,我突然悟到了,此刻舞台上的朱钰就是我的老师,透过朱钰的演绎,今天的我较之昨天,似乎又有了微妙的变化,我想,这几个小时对于我和他,都会在彼此的记忆中落下重重的烙印,而且,我们都将不会忘记。 想起我和朱钰间的点点滴滴,不由再度感慨人生的聚散、起落与悲欢,虽然既有天意,又有人为,但我宁愿执着地以为最终仍是天意使然。他曾两次提到对于我最初的认识,都是源于他人,一是源于同是耀华京剧社的我曾教过的学生,通过他(她)们对于我的态度,使他产生了好奇;二是他们班要排演课本剧《雷雨》,因饰演蘩漪的演员要穿旗袍,而有的学生不知道旗袍是什么样子,一位同学说,那个教生物的崔老师总喜欢穿旗袍。但即使是这样,如果没有学农的那个傍晚,我想,我们今生注定是要错过师生缘分的。想到这些,我更想对朱钰说:人不能没有理想,而有了理想却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实现理想的道路是异常遥远和千辛万苦的,老师希望你能再多几分踏实,而且要能耐得住寂寞,也只有这样,理想才有可能伴随着行动的脚步,离你越来越近,老师也会在不远处关注着你,愿你的人生能走的平稳一些,走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