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现在是09年1月12日早上7点20分,呵呵,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话题,使我很感慨,恕不能马上回帖,留下来,中午编辑吧。嗯,可以先肯定一下,很好的一个帖子! 呵呵,现在是09年1月12日中午12点20分,五个小时过去了,上课(三节),吃饭,和同事说完要说的事,可以有时间完成早上的内容了,就是有一点,先要重新整理一下思绪。 因为同时看到了另一个帖子,所以先有一个判断,是关于小妹妹年龄的,可能属于25--33之间。 论据:“总结---一50后的导演加一60后的编剧加一堆70后的演员,拍出一80后的片子。说实话我怎么看这片子怎么像黑80后的。。。。。。倒是那几个中年人,陆涛那亲爹,那叫一个有水平,那后爹,那叫一个有人品,那亲妈,那叫一个有魅力。。。。。。结果归根结底,这故事其实是要给我们讲关于50,60,70后的那批人的故事。用80后做线索来讲述他们多有本事多成熟多理智,体现出了他们和80后的鲜明对比。我觉得要是这么一想吧,这片子里的弱智情节才显得合理多了。” 同为女性,我想我得回帖可能是使小妹妹看下去的最充要的条件。话说想当初,20年前,曾经有单位的大姐们给我介绍过她们的一些婚姻经验,除去一个当时没有结婚的大我21岁的姐姐外,其余人自己一律觉得“俗”,当然我和那位不觉得俗的人成了忘年交,而且直至今日。 然而,当走过春天,走过岁月,发现我们都是俗人,只不过还保留着不俗的追求罢了。咱也学学斑竹,借助百度,查一查“俗”的含义,俗可以是庸俗,也可以是通俗,但是差别很大,前者为平庸、低级不高尚。也指平庸、低级不高尚的人。而后者为中性词,而通俗只是一种类别,是为老百姓普通人所能够理解的。“通俗”不一定意味着“庸俗”,这样一定义,我想我当时对长者们的告诫应该是定义为“通俗”的。许多东西,当没有经历或道听途说时认识难免偏颇,当然,经历过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毕竟不再是盲人摸象了。在我这样堪称承上启下的年龄阶段,对于前人的曾经( 言、行),反而比以往多了很多理解,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长辈曾对自己说过,而且自己也逐渐苟同的一句话:吃过的盐、渡过的桥与走过的路,,,,,,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有一些人能始终游离于金字塔的底座,悬挂在塔尖之上,但是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反正我想过之后,答案是否定的。 男人与女人,犹如各自在两个盒子里的人,看到的是自己,有的人在盒子里放上了一面镜子,时时在照着自己,看到的比想象到的更接近于自己的本来面目,属于较为接近于真实,如果有人将盒子打开,看到了,了解到还有另外的盒子就又进一步,再有人假如从自己的盒子里跳出来,打开另一个盒子,是更进一步,当然,如果最终跳入到另一个盒子,将会如何呢?小妹妹是很有思想的人,我只说到此,想必答案你已经有了。 因为写回帖的过程中,接了两个电话,收了两个班的同学交的作业,所以,不知道思路是否没有打乱(主要是对方能懂)。
茜茜公主最后编辑于2009-1-12 13:0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