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搜索出一些内容,供参考: 随着手机、随身听、MP3等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使用到耳机。耳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特别在营造外语学习环境上受到学生的青睐。一些年轻人戴耳机听音乐一听就是数小时,且声音放得很大,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着。这可是以损害听力为代价的。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我们的耳朵,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锤骨、镫骨和砧骨三块小骨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这样声音的信息就传到了大脑。长时间听耳机,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地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刺激了听神经的末梢,刺激的冲动引起听神经的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还会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响,主要症状有耳鸣、轻度听力下降、重听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也曾有过爆聋的病例;一些学生还会出现头晕脑涨,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和反应的灵敏性以及记忆力减退,还会变得烦躁不安、缺乏耐心。对于戴耳机骑车的朋友还会影响交通安全。
听力损害是无法恢复的,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忽视。正确使用耳机要注意:音量掌握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发现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停止使用耳机。 新华网华盛顿9月12日电(记者曲俊雅)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长时间戴着耳机欣赏音乐或者接听手机。但美国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听力出现“老龄化”特点,这种现象可追根溯源到几十年前人们开始长时间使用“随身听”。 针对整日使用耳机的现象,美国印第安纳州珀杜大学临床听力学专家罗伯特•
诺瓦克及其同事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有很多人存在噪音型听力受损,这些人一般会因此听不见较高频率的声音,其最初症状为偶尔轻微的耳鸣,在一般的吵闹环境中就听不清交谈对方的话。 据美国媒体报道,听力专家已发现,目前30岁至50岁的人中,有严重耳鸣,甚至耳朵里有呼啸声或嗡嗡作响声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人是最早使用“随身听”的人群。 专家们指出,目前很多人长时间用耳机,不仅是为听音乐,同时也是为了阻隔街道上的噪音。有了供电时间长的可充电电池,人们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也因此延长,耳朵得不到充分休息。与此同时,一些人的耳机音量之大到了损害听力的水平。 澳大利亚专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使用便携立体声装置听音乐者中,有25%的人每天直接听到的噪音足以损害其听力。英国的一项研究则表明,18岁到24岁年轻人的耳机音量最容易超过安全限度。 那么怎样用耳机才算合适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去年12月发表的研究结果说,每天用耳机听音乐不超过1小时,且不超过播放装置最大音量的60%,对人的听力比较安全。(完) (责任编辑:胡孝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