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与鸡尾酒会效应 王以真
中国城市化的进展之一,是大量共公建筑的出现。各种大剧院、音乐厅、大会堂、大饭
店、商业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侯机厅、侯车厅、展览厅、接侍厅…,出现在城市各个角 落。建筑精良、宏伟巨大,有的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不言而喻也是官员的政绩。对这些建 筑,人们往往注意其造型是否美观,设计师更希望建筑能体现一种风格、一种文化、一种特
色。
像天津水滴体育场,造型和名称都很好。特别是叫水滴,和外形一致,又符合这个平民化城
市的风格,平和而低调。
还有新建的天津音乐厅,在原地重建。外观不算有创意,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在这个城市还 是有特色的建筑,周围的广场、台阶、迥廊…,处理得不错。
同时地下还有商场、餐馆,同地铁站相连接。 但是在建造开始后,各种功能都考虑了,但是音乐厅的建筑声学却没有考虑。音乐厅演奏音
乐大家还是明白的,但是音乐厅要有高明、完美、科学的建声设计,就不是所有官员都明 白。我们不能指责他们不学无术,因为他们很忙。 音乐厅最初没有建声设计,这件事被我的朋友男高音歌唱家张铜龙先生知道,他很着急,找
我和爱乐协会商量,张先生还有一个身份是天津市政协委员,这样我们就写了一个改进天津
音乐厅建声设计的议案,这个议案受到有关领导、有关方面的重视,批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协助改进。经过天大建筑学院马剑、马慧教授的努力,取得相当的效果。天津音乐厅建成 后,我曾多次聆听各种演奏,效果令人滿意,可以说是目前天津最好的厅堂。 逐有一类建筑被称之为活动场所,这种场所往往人声鼎沸、语言吵闹。像饭店、会议厅、侯
机厅、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室内运动场、室内游泳池、展览大厅,在中国还有大医院的门 诊厅。 在这些活动场合,从声环境讲,我们要求有一定的语言清晰度。和人交谈,我们希望听清对
方的讲话,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声环境。 但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是相反的情况。
例如在一个饭馆较大的大厅,这种场所的噪声可过80分贝以上,甚至到95分贝。
中国人在这种场合下往往是兴奋的、放松的、无拘无束。在这种场合呼朋唤友,欢叫寒喧、 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拍肩击掌、觥筹交错。这一群人的谈话或喊叫,再加上走动声、碰杯 声…,形成一个持续的声浪,最终形成一个强烈、稳定的背景噪声 在这种情况形成一种现象,被称之为鸡尾酒会。
鸡尾酒会是一种酒会,照例是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人声糟杂、响声一片。
涉及声音现象的鸡尾酒会效应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采用法国蒂塞尔声学公司阿兰•
蒂塞尔的解释(另一种解释将另文说明)。 人们在活动场所交谈,形成背景噪声,背景噪声很快达到一定声级(80~95分贝),交谈的 人们就会提高嗓门,甚至喊叫以便继续交谈。在这样的背景噪声下,不提高讲话声级就什么 也听不到。如果房间吸声不好、交谈者人多嗓门大,会使这种现象更严重。交谈者既是这种 现象的制造者,又是这种现象的受害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谈话者又开始克制自已讲话“哄抬 声音”的后果。大声讲话比正常讲话费力,人们又开始少讲话。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鸡尾酒会 效应。鸡尾酒会效应使人们又对交谈和所处状况产生厌倦。 中国人虽然很少举办、很少参加鸡尾酒会。但是这种鸡尾酒会效应恐怕很多人深有体会,甚
至司空见惯。
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一系列问题:
1、 我们应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声环境。在各种活动场所的设计中,除了外形、结
构、…等常规设计外,还要考虑建筑声学、声环境的设计。要保证活动场所没有严重的声缺 陷,要保证具有最低的语言清晰度。 有人会讲这种提法有点超前、无用,有些活动场所的建设只考虑政积与金钱,连至关重要的
安全、环保…都考虑不周,何遑你什么声环境。
2、 在活动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高调打手机、不大呼小叫,这些都是基本的文明举动。
这需要有所自觉,又要有所约束。两者缺一不可。例如日本民众比较守秩序,在公共场合不 喊叫,在乘地铁时不打手机。可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里,一个非常文明安静的场合,我亲眼
看到一群日本游客放肆地大喊大叫。我奇怪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请教一位在日本旅居多年的 朋友,他说是因为失去约束。 3、 人们长期在高噪声下的环境下生活,听力会逐渐衰退。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有汽车等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工程施工噪声,我们有的看演出 ,其扩声效果往住是声嘶力竭、震 耳欲聋,更不用说KTV、的吧震天动地的响声,某些人戴的耳机、MP3,还有节日“一声震得
人方恐”的鞭炮,爆竹。 问题不全在于这些噪声有多利害、有多严重、有多大危害。而在于人们对这种危害缺乏认
识、缺乏警觉、缺乏治理、缺乏防范。 人耳对强声压级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强的噪声会造成耳聋和听力衰退。短暂听力衰退可以
逐渐恢复,但是常期在强噪声剌激下,听力衰退甚至不可恢复。而更麻烦的是,由于这种听
力衰退是逐渐的、不明显的,本人往往开始没有察觉。等察觉到,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察觉,已经晚了。
鸡尾酒会 的热烈气氛是不少人喜欢的,我们的听力更要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