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共场合手机静默及其他 王以真
前两年,应邀到日本访问。我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蹈上日本的领土。我对一些朋友 笑讲,这是一次补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单位先后有数十人访问日本,由于某种原因,
我却失之交臂。还有一次从美国回来,虽在成田机场停留了两个小时,却也没有出机场一
步,所以这次访日算是补课。 到了异地他乡,除了工作任务以外,游览和观察也是不可少的。虽然是行色匆匆、浮
光掠影、走马观花,但你是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也不会熟视无睹。我怀着一种深深的好奇 心与注意力,观察和注意我看到的一切。
比如在中国,常报导马路井盖丢失,并时有引发交通及伤人事故的报道。有人提出用水泥井
盖(这在技术上应无难点)。十年过去了,也没有在国内看到水泥井盖。在东京的街头我却
看到水泥井盖。顺便说一旬在伦敦的街头也看到水泥井盖。我想中国的道路、市政建设的专
家会有N次出国考察机会,我能看到的,他们再忙也应该看到。但是这个小问题却没有解
决。
还有中国的马路,是平整的。对车辆行驰很好。但一下雨常常积水,下水道不畅,但东京的
马路却有小孔渗水,既不容易积水,还使土壤保持水份。 东京的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很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东京参观访问,我们常乘坐地 铁。一次在地铁中,实然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位广州朋友来问扬声器的技术问题。因为在国 外,通话费用很高,只匆匆说了几句,便关机了。这时在日本工作的朋友轻声告诉我,在东
京地铁中是不打手机的。我回想起来确也没有看见乘客打手机。我又观察到,很多乘客也都
带着手机,不过是在观看手机上的内容,或者发短信。后来又在在厢入口处,看到一则日文
启示——“请将手机置于静音位置”。
在国内,在地铁、公共汽车、餐厅、会场、搂道等公共场所,除了很多人在高谈阔论外,还
经常会听到高声级的手机铃声,很多打电话者会同喊叫一般,旁若无人。大声喧哗,正事闲 话、真情隐私、逗笑调侃、泄愤废话…,没完没了的强行灌入周围人耳中。高声压级伤耳,
废话烦心。特别在公共汽车上,那些高声级的废话,想不听也不行。最使人烦心的是,这些 影响别人的人,自已并没有感觉到是在妨碍、伤害别人。因此日本这种“公共场合手机静
默”是值得学习的,值得中国人学习。从声学角度,这也是保护听力的手段。 最近日本福岛大地震,日本普通百姓表现比较镇定、比较守秩序…,一些人对此表示赞许、
表示肯定,表示值得中国人学习。对此我也有同样看法。 但是有些人说着说着,就越过了一条界限(或者他们本来就在界限之外)。在大棒日本人之
际,大骂丑陋的中国人。将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对侵略者的义愤,贬之为不识时务的“民族
主义”。
1、 作为普通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现象。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而这种表
面问题也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有耐心和时间,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共汽车车少人多, 人们上车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由于近年公交发达,有序登车、谦让坐位逐渐为常态。对于 公共场合人们大声喧哗、高声打手机,经过引导和自律,相信是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2、 即使看表面现象,也要全面看。既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看侧面。虽然说日本人
守秩序,我也问过一些日本朋友,有报导讲一些日本人在大街撒尿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坦 言这是真的。 有人喜欢讲丑陋的中国人。在抗战胜利,一些中国人收养日本孤儿。这种“以德报怨”、这
种人道精神,究竞是丑陋?还是光辉呢? 3、 我们不但要看表面,我们更要看到深层次的问题。每一个民族能存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一定有存在的理由和内在原因。有自已物质上优势,更有精神上的优势。但也有各自 的劣势与软肋。有自已深层次的矛盾。也有各自发展道路。一个民族都需要不断反省自已。 不敢面对自已不肯反省自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 4、 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野蛮
的侵略、掠夺、屠杀。甲午战争日本夺去我国白银三亿五千万;南京日军大屠杀,杀掉中国 军民三十万人。1937年开始的日军八年侵略,侵占中国半壁江山,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