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搜索 | 首页 | 帮助 | 在线 | 回收站 | |
水手唱片音响 ==> 杂谈专区 ==> 赏音真言 ==> 扬声器的蝴蝶效应 王以真先生文章之十六
版主:诚征中
扬声器的蝴蝶效应 王以真先生文章之十六 人气:1119 回复: 0
  帅哥哟,离线  老轨 No.1 扬声器的蝴蝶效应 王以真先生文章之十六
 
 

 等级:英雄
 威望:0
 发贴:1235
 经验:3097
 财产:3097
 魅力:3097
 注册:2006-6-27
扬声器的蝴蝶效应

王以真

扬声器是一件小产品,尽管现在人们几乎离不开它(打电话、看电视…),但是除了


直接有关的人以外,一般人并不特别关心它。世界上有些事是很奇怪的,许多极为重要的东


西其价值并不高。阳光、空气、水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东西。除了极端情况,即使一

贫如洗的人也是不缺的。李白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同样,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那些出类拔萃的学者大概不会进入富豪排行榜的。

扬声器是一个小产品,有时却起到意想不到的大作用。比如中国的股市有近2000家上市公


司,股市的市值据说有10万亿元以上,股市的波动牽动着亿万人的心。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第


一个发行股票的是那一家公司?不是世界五百强的中石油、中石化;也不是富可倾城的中国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发行股票的是一家生产、经营扬声器的公司。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

公司(人称小飞乐)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上海飞乐公司是我国最早生产扬声器的


公司之一。与其他三家扬声器厂号称“天南海北”(天津真美电声器材厂、南京电声器材

厂、上海飞乐公司、北京797厂)。


1986年,邓小平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后者向邓小平赠送了一枚纽

交所徽章,凭它可以在纽交所自由进出。邓小平回赠了一张“小飞乐”的股票,。“小飞

乐”1984年发售股票时,也未在媒体上刊登招股公告,只在当地市民报纸《新民晚报》上报


道了一则创立大会的新闻。


追溯这张股票的来历发现,吃螃蟹者是1984年接任上海电声总厂厂长的秦其斌。经秦申请,

1984年11月,经央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发行1万股面值50元

的股票。


2006年9月我应邀到浙江嵊州讲课。再次见到秦其斌厂长及夫人。原来他们是应天乐公司董

事长葛南尧邀请,到浙江休息、游览。有识之士仍然没有忘记他。我与秦厂长谈及飞乐的发

展,飞乐故人朱国春的离去…,不胜今昔之感。我也直接听了秦其斌厂长讲过如何想到发行


股票的经历。

股票发行是市场经济的组成,但需要有一个起点、有一个始作俑者,需要一只蝴蝶的翅膀扇

动。飞乐的第一张股票,引发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汹湧浪潮。这就是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


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改变


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


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


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


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称之为混沌学。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此效应说


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


结果的极大差异。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组成,一定有上市公司,一定有股票市场,这是经济规律。但是谁

是第一只蝴蝶,却有相当的偶然性。小小的扬声器,竟充当股票市场的第一只蝴蝶,是巧合


还是是偶然?上通天下通地,不管你怎么看,它是事实。


无独有偶,世界上另一件大事又与扬声器有关。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纸质

媒体经营出现困难。纸质媒体如何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其发展前途如何?这是一个全球


性、亿万人关注的大问题。

美国三大周刊之一,美国《新闻周刊》经营出现困难。一年该杂志亏损大约280万美元,


广告收入下降37%。为摆脱困境,挂牌出售《新闻周刊》。

最后收买《新闻周刊》的不是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也不是盖茨,而是美国扬声器、音


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哈曼是哈曼国际工业集团的创始人。他的夫人简•哈曼还是美国国会


参议员。这家公司专门制造扬声器、音箱等音响器材,拥有职工1万余人,年销售额过29亿


美元。集团旗下的公司,包括JBL、REVER、MARK LEVINSON、INFINITY、PROCEED、AKG(从


奥地利收购)、AUDAX(从法国收购)、HARMAN KARDON…等。我们看到这个名单,就可以


明白哈曼集团同扬声器、音响器材的关系。


哈曼化了象征性的一美元,买了《新闻周刊》。承诺保留300多名员工,还要负坦上千万美


元的债务。并将对《新闻周刊》改进和整合。不管整合是成功或失败,对全世界平面媒体的


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扬声器会不会再成为一只蝴蝶,飞进我们窗口,会不会匆匆离


去,我们不久就会见到。

哈曼先生今年92岁,他曾经说过,他们集团要生产、制造世界最好的扬声器。为此他聘


请组织最优秀的扬声器技术人员,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享受最好的生活条

件,而且几年不出成果也不要紧。哈曼又说“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出世界最好的


扬声器。”

我对这段话非常欣赏。这是有大智慧、大境界、大胸怀、大气概的人说的话。也是做大


事、成大器之人说的话。在中国古有孟嘗君、伯乐是类似这样的人。

我们希望哈曼也成为一只蝴蝶。




2011-7-14 8:01:33
查看资料发短信发email搜索发贴编辑本贴引用本贴回复投诉本贴删除本贴
提升 | 锁定 | 解锁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取消总固顶/固顶 | 奖励/惩罚 | 加入精华 | 取消精华 | 发布公告 | 修复统计
跳转到:

显示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收藏主题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水手唱片音响 立场无关
Powered by CPB CPB2.0 ©2002-2004
Processed in 171.875ms quer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