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乐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 王以真 12月7日接到一位朋友的短信“当小树变成大树,就要注意修剪;当小风变成大风,就要注 意防寒;当小雪变成大雪,就要注意保暖。”我一翻日历,当天正是大雪节气。朋友在嶺
南,正是春秋相连而无冬,却惦挂北国的寒风,使我倍感友情的珍贵。
短信中提到大树,我正在想写一篇大树的短文。今年九月去伦敦参观英国专业灯光、音响 展。有这样一个机会,同时到英格兰、苏格兰一些城市参观访问。到了异国他乡,如果怀有
一颗好奇心,一种求知的欲望,就会感受到许多新鲜事物,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就会打
破“上车睡觉、下车撒尿”的模式,即便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你还会感受到山川风貌、
乡土人情,行色匆匆旅行也会变成一个感爱之旅、学习之旅。 在伦敦少见高楼大厦,却看到大片的公园、空地,有的就在市中心。我奇怪这些地方怎么设 有成为房产开发商的猎物?在狄更斯笔下,资产阶级贪婪、卑鄙、凶残、无恥…。其实中外
资产阶级没有例外。也不会有例外。正在这些公园、绿地中我看到许多大树、合抱的大树、
参天的大树。开始以为只有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才保留了这样的大树,后来到了爱丁堡、到
了约克、到了苏格兰,一路之上除了如茵的草地,到处可见这种大树,一颗颗合抱的大树,
少说也有上百年的成长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对植树造林、绿化山峦开始重视。这些 年我有机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处参加各种活动,到处看到绿林草地、特别是南 方,杂花生树、绿树成荫。但是有一点,树是很不少,但极少见大树。见到的树绝大部分树
径在300毫米以下,树径在500毫米以上的树相当少见。树径在1000毫来以上,就不是没有而
是罕见,如北京太庙、山西晋词、小乌天堂有这样的大树,福建、广东有些村头有大榕树。
一次在浙江绍兴附近山林,看到一批大树,欣喜异常,当即拍下大树留念。 山东高密井沟镇后铺村有一颗500多年树龄的“怀中抱子”银杏树,高21米,七八米粗。 “大跃进”时,差点被工作组斫掉,老支书流着泪,带着二、三十个汉子跪下恳求,才保住
这颗银杏树。
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缺少大树。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一颗参天大树、合抱之 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生长而来。一个树的生长,本不需施肥浇水,但是成为大树,需要时
间,需要斗转星移,漫长的时间。只有那些逃过自然灾害、人为砍伐,才能成就为大树、巨
树。
老子同时还讲过,木强则折,在强烈的台风面前,最先倒下折断的可能是那些技条挺拔 的大树;木强则折,换成老百姓的话就是“树大招风”,还有文雅一点说法,是三国李康讲
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话一方面讲自然界对树木生长的危害,还有警世劝喻之
意,做人不要太张扬。自然界的风力虽然利益,有些树抗过大风,更会巍然矗立。
但是人们的刀斧比大风更利害,今年甘肃周曲泥石流灾害严重。灾后当地农民回忆,小 时候山上净是一两个人抱不过耒的大树,后来树都斫没了。一些专家忙跳出来说“斫树与泥
石流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是浮燥学风一例:有没有关系?要调查、要研究、要有事
实依据、要有理论分析)。照这些专家的逻辑,砍树、砍大树都没有问题。
中央决定在西北等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这是一项造福民众极有远见的政策。但造林不会 立竿见影、不会短平快,树木要一分一分的长。不但要种树,而且要保障这些树不被任意砍
掉。
不久前报导过南京、贵阳的房产开发商斫掉大批生长多年珍贵树木,将林地盖别墅的消 息,尽管房产开发商被罚款、甚至被判型,但是那些树木,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
相对英国的大树,我也问过当地人土,在英国房屋拆迁等占地行为,都有严格的程序, 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房产主下同意折迁,是不能动的,自然周边的树也保存下来。 由树木又想到树人,管子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 如树人。”树要一分一分地生长,人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 淀。
和我们少见大树一样,钱学森临终前,也在问?为什么我们少见太师。2005年7月29日, 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总理温家宝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
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
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对于钱学森的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大树与大师有许多不同点, 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英国看到许多合抱大树,参观牛津、剑桥得知有数十名诺
贝尔奖获得者。
对于中国能不能出大师,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提出种种看法与建议。从教育体制改 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材激励机制改革…,方方面面,指出种种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各有
各的道理。我是抱乐观态度。
中国各处会有合抱之木,群山郁郁葱葱。会有众多大师,会有名垂千古的科学家、发明
家,会打破美、英、日对诺贝尔奖金的垄断。但是需要时问、需要积累、需要沉淀、需要耐
心。有时耐心比智慧重要。就像树木,只要你不去斫伐它、不去折腾它,它会慢慢长。拔苗
助长是不行的。
大师级尖端人才,现在不是没有,比如袁隆平。其贡献比那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不 小。当然,像袁隆平这样的人还少。但只要以人为本,不瞎折腾,更多的大树:大师都会在
神州大地出现。这也是我们的中国梦,也将是中国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