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建于辽代,寺院坐西朝东,体现了辽统治者契丹人“朝日东向”之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金代曾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后称“灵泉寺”。明宣宗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赐“大觉寺”之名。此后经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成化十四年(1478年)及清康熙至乾隆朝不断重新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
寺院依山而建,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等建筑,殿宇雄伟古朴,布局严谨深广。
寺内现存许多珍贵的文物,《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石碑记载着寺院修缮及刻经的历史;无量寿佛殿内的观音壁塑,堪称古代艺术精品。此外还存有许多清代帝后御制的碑文匾额。
大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林茂泉清,景色幽美,早在辽金时就是有名的风景区。这里古柏参天,翠竹葱郁,其中又以玉兰和银杏名冠京华。
大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经过北京市文物局的整修,已成为京郊著名的游览胜地。
2011年、10、15日 崔淳录《大觉寺简介》
1、Upload picture:
2、Upload picture:
3、Upload picture:
4、Upload picture:
5、Upload picture:
6、Upload picture:
7、Upload picture:
8、Upload picture:
9、Upload picture:
10、Upload picture:
茜茜公主最后编辑于2011-10-15 10:30:11
12、Upload picture:
13、Upload picture:
14、Upload picture:
15、Upload picture:
16、Upload picture:
17、Upload picture:
18、Upload picture:
19、Upload picture:
20、Upload picture:茜茜公主最后编辑于2011-10-15 10:52:28
在五台山的一个庙坐了一阵子,看人们出出进进。
看到崔老师的片子,感到很好。
跟两张。Upload picture:
寺内保留了许多真迹,包括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撰写的匾额,“妙悟三乘”和“法镜常圆”,乃慈禧皇太后所书,在国内其他寺院实属罕见。大殿外悬挂的“无去来处”,原为乾隆题字,曾经在军阀混战时期被毁,据传一位军阀兵败来到此地,看到匾额,误以为“无去来处”是有来无回、无处容身之意,便令兵卒将匾上的字刮去,此匾系后人在乾隆的笔书中找到取兑下来的复制品。而“无去来处”的真正意思是:无所谓从哪里来,无所谓到哪里去,佛祖是无处不在的。
寺内还保留了乾隆皇帝的另一块真迹--“动静等观”,令我颇为敬仰,它将一种深厚的哲学思想昭示给我们,运动与静止是事物的两种状态,我们应杜绝偏颇,等量齐观!
也许原本就是风水宝地,所以寺内的植物也充满灵性,在两方翠竹之间,我流连忘返,想到古之文人对竹的偏爱,墨客对竹无不款款深情,院墙上竹影婆娑便成了水墨丹青,只是自己才疏学浅,只得借白居易《画竹歌》中的精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表达我的心境了,,,,,,
这便是太后老佛爷的亲笔真迹“妙悟三乘”、“法镜常圆”,回来后我特意查了一下三乘的含义,百度是如下解释的: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声闻乘(弟子们)、缘觉乘(自觉的人)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我虽不是佛教徒,去大觉寺也非像大哥所说:到庙里呆着去了(因为现如今那儿已是被开发的旅游场所,只是喜欢那里的清净罢了),但是想到慈禧皇太后原来也是有普度众生的愿望的,可是她的子民们在她的统治下真的极乐了吗?所以,空有理想远远是不够的,,,,,,Upload picture:
Upload picture:
静静地思考“无去来处”、“动静等观”,着实深刻得了不得啊,我得好好想一辈子,,,,,,Upload picture:
Upload picture:茜茜公主最后编辑于2011-10-19 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