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老三样 [打印本页]

作者:老轨 时间:2010-7-30 10:21:05 标题:老三样
早上想到的事儿很多,每天早上到单位食堂,总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把大饼、烧饼、油


条、花卷、夹肉烧饼、煎饼果子、豆浆、粥、馄饨、豆腐脑、锅巴菜、茶鸡蛋、咸鸭蛋进行


一番组合,除去几样一般不吃的,选上三两样,然后“开旋”(为什么有时管吃叫“旋”


呢)。要是点豆浆,那么放糖还是放盐?豆腐脑要不要蒜汁?锅巴菜放不放辣子?煎饼果子


的程序是:面糊放常量的三分之二、面酱辣酱酱豆腐放常量的二分之一、不要孜然(也不是


谁发明的煎饼果子放孜然,想起来就想抽他)多放芝麻、小葱的话多放大葱的话少


放、、、、、、只有一种情形,点早餐的时候没有任何纠结,那就是出差时间一周以上,回


来后的转天早上,就和仪式一样,老三样:大饼油条豆浆!!!

说到这我又开始想念我那远在新疆援建的兄弟了,不知那的早餐组合,是不是他也在想念着


普普通通的老三样了

就说早点,每每想起广西的米粉,我的前襟常常会被打湿,眼泪加上口水。从不到五岁起吃


了十年的米粉,汤汤水水和米粉的细腻,滋养了我的灵魂,像传说中的毒品一样形成了心


瘾,想得厉害了就在网上看照片擦口水,再在“饭统”“点评”里搜索天津的每一个角落,


找寻那米粉的清香与浓郁。可惜的是从广西回来三十年了只回去过一次,那次在住了十年的


广西大学校园里,我找不见那向往已久的米粉摊了,只恍惚听见远在天国的妈妈轻声的问


“军,你吃肉的还是素的”,那时,肉粉一毛五、素粉八分,现在已经奔五的我,常常在


想:那时三十多岁的妈妈是不是也在想念家乡的大饼油条和豆浆呢、、、、、、。

我有一段时间吃百家饭,那是83年高考前。妈妈的离世,让我突然觉得要学得更好一点,我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班主任马老师的嘘寒问暖、化学宋老师的真切鼓


励、政治刘老师的殷切希望,让我无不信心倍增。印象最深的是大鹏同学妈妈做的炸家雀、


焖牛肉,永松同学妈妈地道的川菜,春雷同学家里偷着喝的啤酒、宏钊同学妈妈精致的小


菜,还有后来同学家里买来的京津饭店大餐,我吃得那么羞涩与欣喜,但都给了当时自卑的


我以站起来的信心!

原来想轻轻松松的写一下这两天在北戴河睡大觉、喝大酒、洗海澡、整串啤的轻松惬意,不


知怎么的变成了这样,很有可能是昨天晚上迫不及待地看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个


母亲、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让我有了淡淡的忧伤,我还觉得,忧


伤,也是美的、、、、、、





作者:sshifi 时间:2010-7-30 15:54:10 标题:Re:老三样
一篇细细品味的好文,老三样我们不仅在口味上习惯了这种吃法,而且在感情上也有了多年的积蓄,现在有时候也整理一下童年,回忆吃百家饭的美味,和大杂院里的人们朴素的亲情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真的很美。


作者:古典 时间:2010-9-13 22:53:46 标题:Re:老三样
多好的一篇文章啊!强烈推荐。


作者:老轨 时间:2010-9-19 1:21:43 标题:Re:老三样
好久没见到李大哥(古典)的回复了,祝李大哥一切都好!


作者:defang110 时间:2010-12-23 14:29:47 标题:Re:老三样
“老三样”是我们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东西,然而文章充斥的情感却是清新脱俗的!


作者:茜茜公主 时间:2012-9-16 16:22:42 标题:Re:老三样
早点--人生百态系列

我家住在堆山附近,从数年前老轨介绍了一处没有地沟油的早点部,之后几年,需要早点时便去此处消费。

时光流逝,看着经营主生子、买车,很多一起满脸嘻嘻笑着一起干的员工越来越少,见证着手脚麻利、账目清楚的老板娘慢慢的没有了从前的精神头,心里总是暗自思索着,按理说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上周六,我去那里吃早点,买好了大饼、豆腐脑儿后到院子里等果子。前面排了十几个人,老板亲自上阵,可能那天和的面硬度不合适,果子怎么也炸不起个儿来,小伙计不紧不慢,低垂着眼皮慢慢翻着,很多棵果子中间出现了小蛮腰儿,前面有几位不太厚道的顾客挑三拣四的,老板倒也不太计较,一般都是多给出两棵便也平息了抱怨。这时一位大哥在停自己电动车的时候把穿蓝布衫儿大妈的自行车挂倒了,车子里的菜、肉馅儿撒了出来,大哥说了声:对不起,然后不甚慌张的扶起车子。大娘很是愤怒,一边疾步走到车旁一边数落汉子:我这还紧着往里放,这么大的地介儿,怎么就挡了你的道了呢?汉子也不含糊,嘴里嘟囔着:至于的吗?我不是道歉了吗?真是的,哪儿那么大的邪火?我看着大娘回到队伍里,身子气的鼓鼓的,脸紧缩成了一只核桃,心里思忖,其实都可以更谦和一些,那该多好啊,,,,,,

买了果子,回到屋里,我找了最里边的一张桌子坐下,把果子卷在大饼里,到前面拿了一只白瓷勺,边吃大饼果子边喝豆腐脑儿。这时,一对儿老夫妻端着早点在对面坐下,我一看,一碗豆腐,一个饽饽,两个鸡蛋,碗里放着两只瓷勺。嗯,这人老了饭量就小了,而且看起来夫妻两个感情不错,能在一个碗里吃豆腐。只见大爷先把饽饽掰成两半,分给大娘,然后小心的剥开了一个茶鸡蛋,递到老伴儿手里。大娘也不谦让,坦然接过一口咬下少半个,随后,大爷接着剥南波兔,这次不太幸运,这个鸡蛋赶上了粘皮儿的,剥的较比前一个艰难了一些,终于完成,也咬了一小口,用勺把豆腐脑儿往自己嘴里送。此时,我一眼看到了大爷的小拇哥儿挑起了兰花指,下意识中马上把自己的小拇指向拳头里刻意的收了收,抬眼看看大娘,哦,夫妻倒是没有相互传染,女的没有染上兰花花儿。这时,隔壁又来了几个顾客,大娘很豪爽,大着嗓门冲他们喊:你们把兜子放里边去,没事。原来老两口是从早市遛了弯儿,买了菜后一起来吃早点。我特地注意了一下此时的老爷子,他始终低着头盯着自己的碗,没有朝别处看,似乎周围发生的事情和他全然无关,,,,,,

今天,要去看老娘,因为儿子连续军训不能回家,衣服准备不足,中午得去送衣服,所以不能和老娘一起吃午饭了,改变计划吃早点。早上5点多醒来等到6点多,估摸妈妈醒了,打电话问想吃什么?就吃大饼果子。是喝豆腐脑还是喝豆浆呢?都行。哪样最好呢?那就把白豆腐放在豆浆里吧。到了早点部径自走到老板娘面前:买3棵果子,一张圆饼,两碗豆浆,其中一个放点儿白豆腐,打包都带走。和往常一样,没问单价直接问多少钱?六快三。给七快找七毛。到妈妈家早点摆上餐桌,开始要吃了,妈妈问:大饼多少钱?果子多少钱一棵?豆浆多少钱一碗?嗯?我从来没问过,只是知道果子好像8毛一棵(其实还是先生有一次说起,买早点见别人抱怨果子涨价了,八毛),我就知道一共六块三。妈妈边吃边说:这饼是发面的?怎么没有油?果子八毛比我们这儿贵两毛,我说原先个儿大,可能就是今天小了点,呵呵,,,,,,



欢迎光临:水手唱片音响(http://www.tjidc.net)        Powered by C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