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想到的事儿很多,每天早上到单位食堂,总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把大饼、烧饼、油 条、花卷、夹肉烧饼、煎饼果子、豆浆、粥、馄饨、豆腐脑、锅巴菜、茶鸡蛋、咸鸭蛋进行
一番组合,除去几样一般不吃的,选上三两样,然后“开旋”(为什么有时管吃叫“旋”
呢)。要是点豆浆,那么放糖还是放盐?豆腐脑要不要蒜汁?锅巴菜放不放辣子?煎饼果子
的程序是:面糊放常量的三分之二、面酱辣酱酱豆腐放常量的二分之一、不要孜然(也不是
谁发明的煎饼果子放孜然,想起来就想抽他)多放芝麻、小葱的话多放大葱的话少
放、、、、、、只有一种情形,点早餐的时候没有任何纠结,那就是出差时间一周以上,回
来后的转天早上,就和仪式一样,老三样:大饼油条豆浆!!!
说到这我又开始想念我那远在新疆援建的兄弟了,不知那的早餐组合,是不是他也在想念着 普普通通的老三样了
就说早点,每每想起广西的米粉,我的前襟常常会被打湿,眼泪加上口水。从不到五岁起吃 了十年的米粉,汤汤水水和米粉的细腻,滋养了我的灵魂,像传说中的毒品一样形成了心
瘾,想得厉害了就在网上看照片擦口水,再在“饭统”“点评”里搜索天津的每一个角落,
找寻那米粉的清香与浓郁。可惜的是从广西回来三十年了只回去过一次,那次在住了十年的
广西大学校园里,我找不见那向往已久的米粉摊了,只恍惚听见远在天国的妈妈轻声的问
“军,你吃肉的还是素的”,那时,肉粉一毛五、素粉八分,现在已经奔五的我,常常在
想:那时三十多岁的妈妈是不是也在想念家乡的大饼油条和豆浆呢、、、、、、。
我有一段时间吃百家饭,那是83年高考前。妈妈的离世,让我突然觉得要学得更好一点,我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班主任马老师的嘘寒问暖、化学宋老师的真切鼓
励、政治刘老师的殷切希望,让我无不信心倍增。印象最深的是大鹏同学妈妈做的炸家雀、
焖牛肉,永松同学妈妈地道的川菜,春雷同学家里偷着喝的啤酒、宏钊同学妈妈精致的小
菜,还有后来同学家里买来的京津饭店大餐,我吃得那么羞涩与欣喜,但都给了当时自卑的
我以站起来的信心!
原来想轻轻松松的写一下这两天在北戴河睡大觉、喝大酒、洗海澡、整串啤的轻松惬意,不 知怎么的变成了这样,很有可能是昨天晚上迫不及待地看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个
母亲、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让我有了淡淡的忧伤,我还觉得,忧
伤,也是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