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说丹拿的展房吧,丹拿应该有两年没来参展了,这次带来了很多新品,大至尊,签名版C1,C2和C4,还有新的焦点系列,HRS机架和垫材,心乐的解码器/功放,还有德国之声的功放等。
至尊终极版的展示时间是上午11点,
Upload picture:

新的焦点系列,高音单元有个浅号角,C1的签名版过了十万了,太贵了,音响逐渐变成了富人的爱好,看来是该考虑国产品牌的时候了,最近国产品牌也做得越来越好。
Upload picture:

个人感觉真正的发烧友是在有限的预算内把器材潜能最大化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而不是比拼器材得到好的声音,音响这个行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天价器材也再变化,没有人能一直开音响博物馆。所以没有预算的限制,发烧也无从谈起了,呵呵!
C2的签名版单元和前障板。
Upload picture:

天价的HRS器材架,不算垫板,光架子那几个支柱就6万多,太贵了,CD机和两侧白色后级上的压板1800,放在器材上能提高音质。器材是,德国之声的CD机,前级和后级,白色的是大功率后级用来推至尊。左上叫是心乐的解码器,带分体电源,3万多。德国佬的东西还真不错,推丹拿比较搭,走的中性和高解析力的路线。
Upload picture:

到了演示时间就赶紧跑到了丹拿的厅,里面站满了人,找个拍照的好位置,最开始放的音乐是展示17Hz的超低频,丹拿是通过是用两个大号喇叭推挽做到了17Hz低频的延伸,就是那个最上面的大喇叭。
音乐响起,整个房间弥漫着低频,你可以感觉的裤子在震动,上下左右周身都是,就像我们平时坐公车时,站在公车站感受到的发动机发出的极低频一样,不是像在酒吧里心脏受到的震撼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而是周身弥漫的包围感。那是一种重量又重质的低频,不是光靠量感来实现的胸口压迫的感觉。
峰哥说不建议大家在家里自己播放超低频的碟片,搞不好会烧功放。低频声压每增加一点点,功放需要增加数十倍的功率去驱动,再加上低频单元向下延伸需要更多消耗电流而且效率逐渐降低,对功率和电流的需求非常大,如果功放没有足够的功率余量设计,就会烧机。
试听用的日本解码器,据说是原飞利浦的工程师自己成立新公司搞的。下面那个盒子是分体电源,这是他家最高级的型号。
Upload picture:

峰哥帮忙讲解至尊的设计思路,也让大家记住德国之声的功放,潘主编给大家播放不用类型的音乐,包括人声,交响乐,提琴,钢琴,电影配乐等等。。。德国之声的前级和合并机。
Upload picture:

德国之声的转盘。
Upload picture:

放完了超低频和几个不同风格的曲目,关于至尊的几个疑问,
1,能达到极低的17Hz低频么?如何设计可以达到,有没有箱体共振?
2,关于低音在上,高音在下,有什么设计难度和挑战
3,关于高音单元指向性,如果高音在下面,会不会衰减的太厉害
4,为什么没有双线分音,而只用一对接线柱
5,对功放的要求
6,五单元的设计难度,分频器的处理,各频段之间衔接有问题么?
7,丹拿音箱的总体设计思路
Upload picture:

要想让箱体的谐振频率低于17Hz,对于音箱总体质量要求非常大,我想可以用个大铁块,但那样的话音箱的移动非常不方便,丹拿用MDF板就做到了,真的很厉害。如果谐振频率大于17Hz就会带来箱声污染,设计巧妙的音箱可以把污染降低,但不能移除,不知道丹拿是用的那种解决方案。
至尊卖了20多年了,这种设计思路很少见到其他厂家使用,不得不佩服丹拿挑战自我的决心,而且一直坚持这种思路,不断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峰哥说低音在上面的设计需要上面的单元尽量负责宽一些的频带范围,最上面的单元需要发出大部分的能量,才能是音场结像在上面,而不是沉下去。所以上面的“大脑袋”既要负责17Hz极低频,又要负责低频,分频点是800Hz到17Hz是很宽的范围,但这是难不倒丹拿的,因为他们可以自己做单元。
有个烧友问高音在下面,会不会牺牲高音的音质,因为高音单元指向性的面积比较小而且集中。峰哥说高音单元装了金色的浅号角来增强高音的量感和指向性。
至尊只有一对接线柱,保证所有单元相位一致,但是同时增加了对功放的要求,如果做多线分音,很难保证五个单元相位完全一致,如果用不同的线虽然可以调声但相位不一致了。对功放的要求一样是相位一致,而且这种一个接线柱的搞法会有很大反电动势,加上喇叭和音箱及环境的影响,对功放的要求是大电流才能够力的驱动,所以没好功放,再好的音箱也发挥不出优势。
Upload picture:

5单元的分频器应该相当复杂,需要5个单元平滑过渡,不能有任何的断续或重叠,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声音的品质,丹拿有实力做好,因为他们掌握了做单元和音箱的全部技术,他们可以任意调整单元的参数来配合音箱和分频器,所以设计上会有更大的灵活度。
对于丹拿的设计思路比较追求极致,超高频和超低频至尊都有了,而且低音单元在上面倒过来的音箱设计思路可以坚持下来已很不容易。
实际听感已经非常接近现场了,忠实的还原音乐就是坚持,非常的让人投入音乐当中。我仔细想了为什么?背景非常静,细节超级丰富,加上超高频和超低频的衬托,音乐味更加浓厚。
德国之声的大后级,上面放的是HRS的压板,1800一个,超贵!
Upload picture:

富盛的峰哥讲解至尊的设计理念,
Upload picture:

高保真音响的潘主编,超喜欢他的评论,他手里的那张碟可是很多Hi-Fi系统的杀手,要是素质不高就会糊成一片,没法听。
Upload picture:

总结,体会一下声音重放的最高境界只有在音响展里,回到家里还是找个耐听的小系统舒服听就够了,做为发烧友天价的东西也就是个聊天的话题,有谁又会为了个天价箱子去搞个天价的房间和发电厂呢。还是那句话,没有预算就没有发烧,只有发疯,哈!
最后说一句,苹果电脑做音源,再解码然后推动C2签名版,声音不太行,还有噪点。CD发展这么多年有HDCD, HQCD, XRCD, DSD等等看来不是白混的,数码音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