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sshifi在2012-08-31 20:24:36说道:第二张 想法构图曝光100分 人定胜天
人啥时候胜过 ‘天’ 了?
这两幅照片放在一起看,马上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文艺宣传队经常演出的一首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两幅照片中“伟大领袖”一个顶天,一个立地,反过来看呢,一个离天距离遥不可及,一个永远也站不到地面上,,,,,,
哦,对了,还有,好像任何宗教都是教导我们要最爱神明,或是世界上只有神明是最爱我们的,那么毛主席比爹娘还亲,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宗教信仰呢,所以,现在他老人家不在了,信仰他老人家的众生们都没有了信仰,,,,,,罪过啊!!!!!!
Quote: fim一听钟情在2012-08-31 23:14:44说道:听说现在流行宽银幕,那宽银幕下边那个是啥?
躺着看宽影幕。
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
是中山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这一组塑像是我国毛主席雕塑作品中的精品。
网上的一些资料(作者网名,“辽宁会计之家”)“已近百岁的中山广场1904年,“日俄战争”在我国领土上爆发。日本战胜沙俄后,攫取了中东铁路支线,改称“南满铁路”。几年后,日本侵略者将“南满铁路”以东直至和平大街的区域,圈占为“南满铁路附属地”,并在大西边门至“南满铁路附属地”之间的21平方公里范围内,强行建起“日本人商埠地”,形成所谓的“日本租界”。当时,一批日本建筑设计师闯到沈阳,建造了一大批“日本楼”以及其他城市建筑。中山广场就是那时建造的。“满铁”链锁宾馆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起初叫“中央广场”;1919年改名为“浪速广场”。“浪速”是日本城市大阪旧称,以日本城市命名沈阳的广场,足见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在中山广场周围日式建筑中,最显赫的是“大和旅馆”,即如今的辽宁宾馆。从1909年开始,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日本侵略者先后建造了7座“大和旅馆”,成为“满铁”连锁宾馆。1927年,沈阳“大和旅馆”建成后,堪称沈阳当时最大、最豪华的宾馆。当时,日本侵略者规定,只有少佐级别以上的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大和旅馆”。拆除日本石碑“大和旅馆”左侧建筑,为“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工商银行);其北侧建筑依次为“奉天警察署”(沈阳市公安局)、“三井洋行大楼”(辽宁省电子局);其对过为“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沈阳市总工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山广场中央竖立的,始终是一座白色方尖“日俄战争纪念碑”,碑文上书“明治三十七年日露战役纪念碑”。抗日战争胜利后,该纪念碑被拆除;“浪速广场”更名“中山广场”。恢复“中山广场”史料记载,1949年10月1日,在中山广场举行了国庆活动。当天,许多沈阳市民,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围在中山广场,秧歌队、宣传车络绎不绝。第二天,沈阳市各界50万人,再次聚集到中山广场召开大会,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鼎力塑造毛主席塑像1956年,中山广场迎来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兴建了喷水池。1969年,为庆祝建国20周年,中山广场又一次大规模改造。与此同时,中山广场更名为“红旗广场”。1981年,该广场恢复了“中山广场”名号。资料记载,1967年,沈阳部队、辽宁省革委会、辽宁省军区、沈阳市革委会,专门成立了“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准备在中山广场竖立毛主席塑像和周围群雕。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担任“敬建毛主席塑铡旨擗体”总指挥。专家领衔创作指挥部负责人决定,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先生领衔创作。于是,他们召回了下放劳动的田金铎等几位雕塑系教师,从社会上调来了几位艺术家,有田金铎、杨美应、高秀兰、张玉龙、庞高轩、陈绳正、张秉田、贺中令、孙家彬、高宝阻、丁伟年等,迅速组成了创作组。创作组最后发展到70多人。使用人体模特创作组人员集中在东塔机场进行创作。他们将尚未启用的新建军用机库作为工作场,创作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当时,沈阳军区负责人,经常组织创作组创作人员学习和体验生活。他们跑了不少地方,享有一定特权,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就连当时封存禁演的一些电影,如《东方红》等,也被创作人员们调出采观看。他们甚至还使用了人体模特儿。当时,有人提出疑义,认为这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但创作组创作人员说,不用人体模特儿,就无法正确雕塑人体。创作人员认为,群雕人物形象,应该尽可能兼顾祖国各地、老少、胖瘦等人物形象,而绝对不能“干人一面”。因此,无论是沈阳军区文工团演员,还是他们在画报上看到的天津火车司机,只要创作人员在创作上有要求,“敬建毛主席塑像指挥部”有关人员,便想方设法兑现。随时拆装架杆当时,所有道具都由沈阳部队提供,从最老的土枪,到新式机关枪等等,应有尽有。《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雕塑创作稿子进行了多次反复,广泛征求意见,整个创作历时3年。在当时“文革”社会背景下,3年来,他们的生活一直受到领导关怀,比一般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待遇,要高好多倍,这使他们激动万分。他们面临的唯—压力,便是沈阳部队和辽宁省有关负责人,经常前来审查。当时,只要听说领导们要来工棚视察,创作组创作人员们就必须在两小时内,把所有脚手架统统拆掉,以便让领导们视察雕塑全貌。待领导们走后,他们便迅速安装好脚手架,继续创作雕塑。制作图纸繁多在沈阳市档案馆,记者看到,制作中山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的方案、技术资料等档案,堆了厚厚一摞。其中,有《像身骨架结构安装图集》、《毛主席塑像环氧玻璃钢模具制作》、《环氧玻璃钢塑像及浮雕表面处理工艺》等等,以及“骨架总图”、“柱脚节点图”、“立柱节点图”、“右手反模型安装图”、“头部反模型安装图”、“像身模具卧式安装图”等40余张图纸,还有毛主席塑像、四周群雕的白描草稿,塑像泥样照片等等。保证雕塑质量1969年5月17日,当时的“112厂革委会敬塑毛主席塑像小组”,撰写了《敬制巨型毛主席塑像体总方案》。该方案中写道:“为保证巨型毛主席塑像从政治上和艺术上的高质量,认为必须采用玻璃钢反模型塑制之,然后用它塑制巨型毛主席玻璃钢塑像。”沈阳112工厂,即如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些小历史:(网上的)
“明确反模厚度《玻璃钢反模型施工总方案》中明确:“1、为保证准确地塑形,制造玻璃钢反模型的依据,就目前只能是泥塑体原稿。2、玻璃钢反模型采用框式薄壁结构。其特点,结构简单、轻便,定位准确性高,便于采用机械加紧固定,而且能进行多次塑形,保证不走样。3、玻璃钢反模型壁厚平均约10毫米(塑料表面层为5毫米,玻璃布敷5毫米)。 4、玻璃钢反模型总重量约两吨。其中,环氧树脂用量约1吨。5、制造玻璃钢反模型周期为15天左右,人力需要40名;制造地点在‘辽展’。”确定施工方案《玻璃钢巨型毛主席塑像施工总方案》确定:“l、敬制玻璃钢巨型毛主席塑像的依据,是玻璃钢反模型,保证准确地塑形。2、玻璃钢塑像采用整体薄壁结构,像体内部空间有支托钢骨架。其特点是,塑制简单、重量轻、塑形准确度高,抗腐蚀性能强。3、玻璃钢塑像壁厚平均为30毫米,由于结构需要,上部为25毫米、中部为30毫米、下部为35毫米(塑料表面层为(6-10毫米,其余为玻璃布厚度)。4、玻璃钢塑像总重量约为6吨。其中,环氧树脂用量约4吨。5、敬制玻璃钢巨型毛主席塑像周期为20天左右,人力需要80名,制造地点在112厂内。”雕塑造价不菲史料记载,当时,玻璃钢造价很贵,人们尚且不知它究竟能保存多久。设计和施工人员,只能根据前苏联的飞机材料,推测玻璃钢的性能。为稳妥起见,中山广场雕塑地基的承重能力,则按铜雕和石雕的重量设计。据载,整个雕塑造价达180多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不啻天文数字。群雕四大部分毛泽东主席塑像,耸立在中山广场中心,整个雕塑高20.5米,毛泽东主席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群像高3.5米。1970年11月1日《辽宁日报》介绍了雕塑内容。群雕由四部分组成:基座后部为“建党”.左侧“井冈山星火”(1927年—1936年)、“抗日烽火”(1937年—1945年)、“埋葬蒋家王朝”(1946年—194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右侧“社会主义好”(1949年—1957年)、“三面红旗万万岁”(1958年—1965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1966年—196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正面群雕,表现出我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集中群众智慧最终定稿“建党”部分的正稿,去掉了创作稿中红旗上毛泽东主席年青时期的浮雕像;“井冈山星火”部分,根据群众意见,突出了“秋收起义”,由原来的一人塑像,改为两人塑像,一是安源工人,一是湖南农民;“社会主义好”部分,在工人、农民雕像基础上,增加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雕像;“三面红旗万万岁”部分,创作时根据群众意见,把解放军战士形象创作为雷锋形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部分,增加了《红灯记》高擎红灯的铁梅形象。有关人士回忆说,美术理论家在总结“文革”时期雕塑作品时,以艺术技法并结合现实来审视,认为这件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毛泽东主席雕塑作品,和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雕塑《收租院》一道,均为那个时期的两件精品。为了让雕像最为接近广大市民审美标准,创作人员们制作了诸多小稿,然后向市民们展示,请各界人士提意见,然后再修改。所以说,这组群像集中了广大市民的聪明才智。建立玻璃钢厂史料记载,中山广场毛泽东主席雕塑,从1967年11月开始创作,到1970年竣工,无论创作人员,还是施工人员,许多人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雕塑材质采用了环氧树脂,即玻璃钢。在当年,环氧树脂在我国还很稀有。为了制作毛泽东主席塑像,当时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玻璃钢厂,提供材料来源。考虑到雕像能否经受住风吹雨淋、夏天暴晒、冬季冰冻考验,玻璃钢厂技术人员进行无数次实验,力求玻璃钢达到最佳效果。他们将玻璃钢原材料,拿到海南岛阳光下暴晒,以测试玻璃钢的耐晒能力。经过技术人员反复试验,最终生产出符合雕塑要求的玻璃钢原材料,终使毛泽东主席塑像群雕,如期矗立在中山广场中央。人们争相瞻仰1970年,中山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落成后,一时间成为沈城人民的一桩特大喜事。人们纷纷涌到中山广场,瞻仰毛泽东主席塑像,观看群雕,回顾中国革命历史。那时,外地来沈出差人员,都要到中山广场雕塑前,与毛泽东主席塑像合影留念。因为有了这组雕像,中心广场成了沈城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沈阳市档案馆资料:—份当年的《工人战报、红卫兵战报》一版版面上,刊登着整幅中山广场毛主席塑像照片。。照片上,中山广场人头攒动,市民前来瞻仰毛泽东主席塑像;手持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站在塑像前站岗守卫。报道说,中山广场雕像建成后,顿时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当时,大家不仅对逼真传神的雕像赞不绝口,还在瞻仰毛泽东主席塑像的同时,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历史。不少家长还特意带领孩子前来参观,让幼小心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时光荏苒,38年倏而远逝。人们对中山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也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狂热。中山广场,业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沈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就是在中山广场上,曾经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中山广场及其毛泽东主席塑像,早巳成为沈城的一个时代标记。”
Quote: 123456在2012-09-07 22:09:00说道:历史由事实组成,历史是个有机的整体,历史是一门科学。谢谢老轨回顾历史。
“有关人士回忆说,美术理论家在总结“文革”时期雕塑作品时,以艺术技法并结合现实来审视,认为这件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毛泽东主席雕塑作品,和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雕塑《收租院》一道,均为那个时期的两件精品。”
据说《收租院》完全是艺术创作,但是我们从小就恨透了“大地主”刘文彩,但不知这文采前辈到底是善人还是十恶不赦的阶级敌人呢?两幅雕像都是创作吧,我又有点儿糊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