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这里的“意式风情街”、“鼓楼”不同的是,走在宽窄巷子中,你能深刻的感受到四川人的聪敏、智慧以及做事情的认真、一丝不苟。这里没有雷同,更无粗制滥造,深刻的文化底蕴,整体和谐的审美情趣于每一座庭院、店铺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诗圣”杜甫的“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其中提到的少城,便是这里啦,,,,,,
1、Upload picture:
2、Upload picture:
3、Upload picture:
4、Upload picture:
5、Upload picture:
6、Upload picture:
7、Upload picture:
8、Upload picture:
9、Upload picture:
10、Upload picture:
11、Upload picture:
12、Upload picture:
13、Upload picture:
14、Upload picture:
15、Upload picture:
16、Upload picture:
17、Upload picture:
18、Upload picture:
19、Upload picture:
20、Upload picture:
21、Upload picture:
22、Upload picture:
观察的仔细,记载的详细。公主把宽窄巷子里众生相完美的呈现在眼前,带着大家游览一番。
Quote: 茜茜公主在2012-02-04 20:34:19说道:去成都,必须去“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2008年6月翻修完成。 与我们这里的“意式风情街”、“鼓楼”不同的是,走在宽窄巷子中,你能深刻的感受到四川人的聪敏、智慧以及做事情的认真、一丝不苟。这里没有雷同,更无粗制滥造,深刻的文化底蕴,整体和谐的审美情趣于每一座庭院、店铺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诗圣”杜甫的“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其中提到的少城,便是这里啦,,,,,,
第15张,,掏耳拍的传神,一个全神贯注、小心翼翼;一个放心大胆闭目养神乐在其中,有意思。
“宽窄巷子”始建于战国时期,据传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下千余兵丁驻留成都并修筑“满城”,这便是战国时期的“少城”。据说当时留下来的队伍属于镶红旗,所以现如今一进宽巷子便可以见到一家店铺外面悬挂的红纱迎风飘舞,这也就成了游人们争相驻足的一道风景。(第3张)
小时候随父母支援西南,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每每从眼前飘过的油纸伞已经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不曾谋面,但是当它再次突兀在我的眼前,以及那端着小吃大大方方的在店铺门口享受美味的女子,一下子使我像电影重放镜头一样,思绪闪回到40多年前: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疯子”,端着饭碗向外跑,被父母呵斥着,不许出去吃,坐回到你的位置上!,,,,,,四十多年过去了,不同地域的习俗还在延续着,只不过油纸伞已经渐渐淡出了它的使用价值,而日趋走向艺术观赏、装饰层面了。。。。。。(第7张)
与全国大多数古街不同,宽窄巷子中还保留着一些住户,我想这也是说明成都还是一个相对民主的城市吧。第8张片子中那个坐着竹椅,在自家门户前休闲的观看着往来游客的老太太,神情中那一份安然,便是这座城市老百姓心态、生活状态的最好写照!
(因为需要流水阅卷,别的老师等我的卷子,未完,先到这里,待续,,,,,,)茜茜公主最后编辑于2012-02-08 10:28:49
一直很喜欢成都人悠闲的生活.自由,慢节奏,快乐. 如果能吃点辣椒,成都的小吃还是很好的。fim一听钟情最后编辑于2012-02-06 21:01:45
Quote: 老邻居在2012-02-06 9:32:52说道:公主通关啦,通关啦! 一直在等这一天,一直坚信公主会有这一天!这层窗户纸被公主自己捅破啦,可喜可贺,前途不可限量! 继续赠公主这段老话:“摄影是摄影、摄影不是摄影、摄影还是摄影”……
师傅说的通关,我理解可能就是我的一位得意门生和我形容的他把学习叫做“过面儿”(游戏),是这样吗?
因为喜欢照相,听音乐,所以我们这样一些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年龄、职业、性格的人聚集在水手网,我的学习过程来自于各位老师的鼓励、善意的批评,也来自于对其他朋友们作品的仔细揣摩,以及往来回复文字中的细心解读。“三人行,必有吾师”,因为这样的沃土,我成长啦,所以,我相信大家还会继续使我不断茁壮起来。
国内,我走过很多城市、以及富于历史文化的村镇,在宽窄巷子这个院落门前的鼓对,是目前我所见过最大的(第10张)。很多从前认为世俗的东西,人到中年之后再理解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就说这成语中的“门当户对”吧,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文化背景、家庭教养、经济实力、成长经历相当的两个个体,对于事物的理解容易接近,也许才能做到沟通无障碍,便少了无端的误解和曲解,人与人间的交往,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现在再看这个问题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一概排斥为俗不可耐!站在这一对鼓对前,想象着当时这样一户人家的公子和小姐,有哪户人家能与之匹配呢?墙上字迹斑驳的那个年代,一人挥手,亿万人响应的时刻,他们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
巴蜀自古以来不仅地灵,而且人杰。蜀绣与湘绣、粤绣和苏绣并称为四大名绣,到了成都只要是有店铺的地方都能看到蜀锦,第12张片子中的那双绣花鞋就是在一个专卖蜀绣、蜀锦的展馆中偷拍的,呵呵。
成都的小吃全国闻名,此次成都之行小有感受,只是在宽窄巷子、锦里这样的古街里小吃较贵,价钱是一般街道的2-3倍(比方说一个饼子宽窄巷子需要6元,而后来我和妈妈在一般的大街小吃店只需要2元,且质量、味道更好)。成都人还有独特的掏耳享受,这种习俗是我走南闯北之中第一次看到,一般的掏耳是10—20元,约20分钟左右,宽窄巷子这边会更讲究些,30元/次。我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想尝试一下,被妈妈阻止了。将来我一定会再去成都,那时就要去感受一下,探究一下这种的习俗缘何有它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第13、14、15张)
还记得孙老师前两年有一张照片—人体活雕,在意式风情街拍摄的,第18张片子中就是活雕艺术。宽窄巷子已经将它作为一道风景展示给往来的游客,而且据说他们是一个团队,有不同的人扮演这两个铜人,脚下的盒子是供大家合影时付费用的,上面写着:合影10-20元,随意。一群大学生在和他们谈价儿,随后找到我给他们合了影,用的是学生手里的“爱疯二代”,我已经“奥特”啦,嘿嘿,又学了一门新技术。
最后的两张是宽窄巷子中很值得我回味的一个创意。它将成都一位摄影师从前拍摄宽窄巷子的优秀作品制作成一面背景墙,点睛之笔在于卖菜师傅车上的土豆,以及车子侧傍的扶手做成了立体的,这样便使这幅作品有了再创作的可能。妈妈嫌自己老了,不愿意在这里拍照,如果换了别人,我很想导演一出画面内外呼应为一体的照片,一定很有意思,哈哈。朋友们的回复使我很激动,能被理解,这是对喜欢摄影而且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我的最高奖赏啦,我给朋友们鞠躬啦,哈哈哈哈哈!
Quote: 老邻居在2012-02-13 9:35:28说道:公主,“通关”可不是游戏过面这么简单,这句话先放这,过段时间(可能很长)就有可能明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