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搜索 | 首页 | 帮助 | 在线 | 回收站 | |
水手唱片音响 ==> 音乐资源区 ==> 古典音乐资源讨论分享区 ==> 爱必希 LP唱盘 目录
版主:与CD共舞 tianmuye
爱必希 LP唱盘 目录 人气:2446 回复: 8
  帅哥哟,离线  sshifi No.1 爱必希 LP唱盘 目录
 
 

 等级:狂热者
 威望:0
 发贴:3619
 经验:12291
 财产:12291
 魅力:12291
 注册:2006-6-14
 
 一、琴 魂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當今古典樂壇,在標榜個性和崇尚自我的同時,卻充斥著許許多多的雷同。雷同的演奏家,雷同的演奏風格,聽十個演奏家演奏和聽一個演奏家演奏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就在如此多的雷同中,我們發現了李傳韻。他像個大孩子一樣,憨態可掬,看起來像永遠睡不醒一樣。可一旦弓上弦,則神情大變,完全融入於音樂之中。他無可挑剔的技術,天真率直的個性,令人眩目的獨特的演奏風格……無疑讓我們眼前一亮,他是如此的與眾不同,以至於成為了一個游走于天才與白癡邊緣的人。

  最迷人、最難以忘懷的,還是李傳韻演奏時那神情迷醉、渾然忘我的樣子:恍惚間靈感忽至,時有即興發揮;一顰、一笑,表情豐富,透出無限情趣;舞蹈,狀若癲狂,激情噴湧難抑。樂韻當自心韻出,實天性使然。

  奉送音樂會DVD壹張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二、雪 莉 · 紅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聽,一抹癡紅
她真是已經把自己融成了爵士,抑揚張弛聲聲慢唱,或細嫩潤滑如單簧管, 或寬厚粗碼像極了色士風。
怎一個“妙”字了得?
依稀仿佛,我見到一隻血色的蝴蝶在翩翩飛舞。
薄翅撲騰,扇落漫天殷紅的音符,在星空下,紛紛揚揚。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三、極致立體聲二號---莊 嚴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聆聽這張專輯,你會為其中豐富真摯的音樂情感而感到驚訝與感動! 當然,高水準錄音,也是這張專輯的最大賣點。只使用一套身歷聲麥克風的單點錄音,讓所有樂器顯得特別活生溫暖,毫無多軌混音的人工味與不自然感。無論是樂器或是人聲,都顯得無比真實、輕鬆而自然。那種彷佛身臨樂隊演奏現場的逼真感,真是音響迷的一大享受。
轉錄成CD盤後,不但更成功地維持了模擬母帶的超高解析度,更加入了身歷聲的音軌,在Hi-Fi系統上聆聽,那種強烈的空間感與自然的豐潤音樂,除了感動之外還是感動!就算沒有百萬音響來重播,本片CD仍然可以表現出最多的原始訊息,是音響迷、古典迷理所當然的收藏!
長久以來,攝影一直是我的愛好,和錄音一樣,攝影同樣是在完成“記錄”的功能,快門的喀嚓聲僅是第一步,照片的沖洗和後期處理往往比按下快門更能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攝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音樂和錄音亦是如此。作曲家在作品中抒發情感的途徑無不遵循一定的規則,理性的規則,巴赫工整的對位元、貝多芬嚴謹的結構……
錄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需要具備許多方面的知識,例如聲學、電學、電腦、戲劇、音樂等等,麥克風收錄現場的聲音,僅是開始,緊接而來的混音和母帶處理更不容馬虎,不僅要掌握原有收錄的聲音品質,同時必須拿出製作人所要求的精神與內涵,考驗從業者本身的藝術、哲學與音樂等的素養。最後是母帶後期製作,對這一範疇的工程師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已經跳脫對內容本身的關注,對聲音挑剔到無以附加的地步,要為錄音出版做最後的品質管理,確保該唱片在任何機器與環境播放時有平均的聲音表現,同時要對錄音過程中產生的雜訊處理到近乎不存在,或將混音與剪接過程所失去的顏色和清晰度加以補償,確保其訊號的完整性,這樣的工作需要一位不僅懂錄音、熟悉混音製作的錄音師,更重要的他必須有比前者更挑剔的聽覺敏銳度,對專業設備的系統架構概念更勝於對器材的操作。立體聲的價值在於向聽者傳達錄音空間的三維感和發聲物體的實體感,在多聲道環繞聲大行其道的今天,唯有立體聲才能正確重現現場的透視結構,因此,雙聲道立體聲的地位無法被取代。
ABC(國際)唱片與我有過多次愉快的合作,什麼才是優秀的唱片錄音?這是我們在交流過程中,最常討論的問題,讓樂器出聲很簡單,但是讓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絕不易,以錄音師的角度而言,唱片製作的難度如同演奏樂器,能否在唱片中聽到每一件樂器的聲音?空間的聲音?音樂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自身的聲學空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頻率回應的平衡。
《極致立體聲》系列醞釀已久,我希望能通過這五張唱片向亞洲音響發燒友表達我心中優秀錄音的定義。在選曲上,以我最熟悉的歐洲古典音樂為主——動態淩厲的管弦交響、沁人心脾的美妙歌喉和舒緩雅致的夜曲,亦收錄了善於營造溫馨浪漫情調的用JAZZ手法改編的古典樂曲。
  Jacques Maritain在《道德哲學》中提到:人類的感官世界由迷醉我們的溫馨和快樂組成,我渴望用這系列唱片驗證這句至理名言。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四、 納 京 高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納京高原名納旦尼爾?亞當斯?科什(Nathaniel Adams Coles)3月17日生,但很難說清他是哪一年生的。納京高的官方記錄中使用了三個不同的年份,分別是1915、1916和1919。另外還有兩個可能的年份:1912和1917。
納京高和兄弟姐妹們成長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Montgomery)的一個宗教家庭裏,母親柏麗娜?亞當斯?科什(Perlina Adams Coles)是教堂唱詩班的領班,她在給孩子們灌輸聖經教義之餘,也教他們詠唱聖詩和彈鋼琴。納京高從中獲益不小,後來又學了一段時間的古典音樂。納京高 (Nat King Cole)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的父母共生育了13個孩子,但只有5個活了下來。在納京高大約4歲的時候他的家從美國南部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搬到了北部的芝加哥(Chicago)。納京高的父親在那裏管理一個教堂,而納京高的母親也可以把她的孩子們送入公立學校去學習技術和文化。這在南方根本不可能,因為他們是黑人。
有一天納京高問他的母親,他的家是不是很窮,母親回答他“Yes(是的)”。納京高又接著問“Are we poor,poor,poor(我們是不是很窮,很窮,很窮)?”。母親再次的回答“Yes, we are(是的,我們很窮)”。隨後,納京高的一句成為傳說的話語令母親吃驚,“One day my name will be up in lights and we won’t be poor any more(有一天我的名字將在燈光的照耀下被高高懸掛,而我們也將永遠不再貧窮)”。這話的確很讓人吃驚,但納京高的話真的應驗了。
納京高很小就開始彈鋼琴,很難相信他的母親是他唯一的鋼琴老師。四歲時第一次公開演出。當納京高11歲時,開始每週在父親的教堂裏演奏管風琴;到了12歲,已經成為一個很老練的鋼琴手。讀高中時,他組建了他的第一個爵士樂隊。
小納京高曾跟著哥哥埃迪(Eddie)從火警通道偷逃出家,流連于芝加哥繁華熱鬧的爵士街景,芝加哥南部的俱樂部和劇院到處洋溢著爵士樂聲。在胡同的後巷裏,納京高學會了吉米?魯尼(Jimmie Noone)的唱腔。年輕的納京高不顧教堂的指責,將菲茨?華勒(Fats Waller)和海因斯(Earl Fatha Hines)極具感染力的鋼琴演奏風格加入到了管風琴的演奏之中。
納京高的早期演藝生涯主要彈鋼琴,他和他的兄弟演奏了很多三重奏,由於納京高的鋼琴對節奏的把握非常自如,以至於演出連鼓手都不用。納京高到二十歲的時候,他的音樂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酒吧已無人不曉。
16歲時,納京高組織了兩個樂團,一個叫“節奏浪子”(Rogues of Rhythm),另一支四重奏叫“納京高和他的皇家公爵”(Nat Coles and his Royal dukes)。到了1936年,17歲的鋼琴手加入哥哥的樂隊“埃迪?科什純時尚”(Eddie Coles Solid Swingers),錄製了自己的處女作。
嗓音柔和的納京高常在教堂唱讚歌,但他在早期的樂團中並沒演唱過。更諷刺的是,他對自己的歌聲從來沒滿意過。作為一個鋼琴手,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現出早期福音唱詩班和古典音樂訓練的影響。當然,也融入了許多從芝加哥街頭的“後巷課堂”學來的東西。
處女作推出沒多久,納京高加入諾伯?西西(Noble Sissle)和尤比?布萊克(Eubie Blake),為他們的小型歌舞劇《一起走》(Shuffle Along)伴奏,巡演途中他遇到了第一任妻子納丁?魯賓遜(Nadine Robinson)。據說到了洛杉磯有人帶著所有的票房收入潛逃,巡演只得結束。當其他樂手都乘車回芝加哥時,納京高和納丁選擇了留下。為生計納京高做了各種雜工、零活,也曾為別人的演出作曲、填詞。納京高的Straighten Up and Fly Right(改邪歸正)以50美元賣給歐文?米爾斯(Irving Mills),在後來的Capitol錄製了這首歌,不想卻成為了一首排名前十的金曲。
納京高繼續其事業並成為了史上唱片銷量最好的歌手之一。他的唱片銷售超過五千萬張,是最早與“Capitol Records”公司簽約的歌手之一。由於他的唱片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曾有人稱該公司的主樓是“The House that Nat Built” (納京高造的房子)。
納京高與製作人納爾遜?瑞德(Nelson Riddle)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辛納區(Sinatra)的作品引言中都曾提到過。納京高和瑞德1953年還創作了第一張概念性專輯Sings for Two in Love,辛納區的大作Songs for Young Lover(也是和納爾遜?瑞德一起完成的)雖然一直被認作首張概念專輯,實際上卻比前者要晚上幾個月。
納京高的演唱,只有弗蘭克?辛納區(Frank Sinatra)、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和比利?艾克斯坦( Billy Eckstine )的嗓音能與之相提並論,與派瑞?柯摩(Perry Como)和狄恩?馬丁(Dean Martin)等齊名。他發自內心的對歌曲的演繹方式絕對獨一無二,他譜寫的樂句無與倫比,表演真切。在理解和表達美國樂曲中,納京高達到了與眾不同、高人一籌的大師境界。在不到三十年的娛樂生涯裏,納京高豐富了“音樂”一詞的內涵,建立了Capitol唱片,為後來的黑人藝員開創了一條寶貴的先河。
1937年納京高的第一支三重奏樂團誕生,包括鋼琴手納京高、貝斯手衛斯理?普林斯(Wesley Prince)以及技藝高超、深受查理?克裏斯汀(Charlie Christian)影響的吉他手奧斯卡?摩爾(Oscar Moore)。當時正是Big Band大樂團一統天下,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好萊塢拉佈雷亞(La Brea)大道一家名叫斯瓦尼(Sewanee)的小酒館找到了長期、固定的演出機會。因為酒館的舞臺太小,擺完架子鼓之後已經沒有多少空間給其他人,所以他們只得維持三重奏的陣容,並未擴大。樂隊開始叫作King Cole Swingsters,後來納京高將“s”從名字中去掉,沒多久改稱京高三重唱(King Cole Trio)。
在酒館演出的日子裏,三重奏樂團被人們傳訴著一個個有關音樂的故事。其中說,一個老顧客喝醉了,點了一首《甜蜜的洛林》(Sweet Lorraine),正是Jimmie Noone的曲子。納京高拒絕了,爭執中酒館老闆上前給樂團下了最後通牒。為了生存,納京高只得妥協。同樣關於這個叫鮑勃?路易斯(Bob Lewis)的酒館老闆的故事卻大相徑庭。據說路易斯十分欣賞納京高和他的樂團,作了一頂皇冠給他戴上,這便是Nat‘King’Cole的由來。
樂團在斯瓦尼逐漸有了自己的樂迷,納京高在聽眾面前歌唱,並逐漸在麥克風前找到了自信。四十年代早期,他們在Decca和C. P. Mag Gregor電臺錄音公司灌錄唱片。今天看來也許有些怪,Decca竟將他們歸類為黑人音樂,列入“深褐系列”(Sepia Series,因膚色得名)。
1941年樂團踏上巡演之路,在芝加哥演出時他們又錄了一些歌,並在紐約著名的阿波羅劇院(Apollo Theatre)演奏。不久,電臺播放和巡演使得他們迅速竄紅。1942年的歐洲戰爭將貝斯手衛斯理?普林斯召征入伍。他的位置由瑞德?加林達(Red Callendar)短暫頂替,後由極具天賦的約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擔任。這期間,樂團得以在洛杉磯的33I俱樂部固定演出。那是娛樂界名人和唱片工商業巨頭經常光顧的場所,King Cole Trio在聚光燈前逐漸成熟、越來越受歡迎。隨後,1943年樂團便和新成立的Capitol公司簽約。
納京高以實際行動,為尋求黑人的種族平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拒絕在不允許黑人入內的場所演唱,或要求他們摒除種族歧視方肯演唱。在他早期的巡迴演出生涯中,許多他演出的地方都不允許他們逗留過夜。儘管那時他已是炙手可熱的明星,願意接納一個黑人表演的飯店和賓館還是少之又少,實際上他僅在一家表演過。
掙了很多錢後,他在洛杉磯的高尚住宅區(白人的地段)買了房子。但那個地區的居民抗議說他們不希望不受歡迎的人搬入。而當納京高在故鄉阿拉巴馬州(Alabama)舉辦演唱會時,卻有些人要把他從舞臺上轟下來。因為他們(白人)對於一個黑人開演唱會,感到怒不可遏。那一張張拒絕的面孔上寫滿了傲慢與偏見,終於被他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的成功演出所改寫,在後來電視中的演出更為黑人演藝員打開了成功之門。
納京高的影響甚至得到了甘迺迪(Kennedy)總統的白宮之邀,不僅如此,甘迺迪總統還出席了納京高的女兒娜特莉?高(Natalie Cole)的首次社交舞會。
納京高是第一個錄製個人廣播節目的黑人,他還錄製了電視節目。1946年,納京高每週都要做一檔廣播節目,這檔廣播節目一直持續了四年。無論在哪個城鎮舉行音樂會,每週六下午都會在廣播節目中演奏半個小時。
1956年10月,納京高開始了自己的電視節目。這大概是電視臺第一次認真嘗試請一個黑人來主持電視節目。節目也同樣非常受歡迎,可商家卻害怕南方的白人觀眾會因為黑人在這檔節目裏做廣告而影響他們的產品銷售。
納京高在很多電影中都有不錯的表現。最有名的是在影片《聖路易斯藍調》(St. Louis Blues)中出演一位爵士樂作曲家W. C. Handy。他還參與了影片《納京高的故事》(The Nat King Cole Story)的演出,此片正是一部描寫他本人的影片。納京高還為不少影片演唱過插曲。
納京高的第一次結婚是在1937年,與納丁?魯賓遜(Nadine Robinson)結合。當時他們一起進行《一起走》(Shuffle Along)的巡迴演出,納丁正是劇中的一位舞蹈演員。
後來在1946年納京高認識了瑪麗亞?埃靈頓(Maria Ellington),並於1948年3月28日舉行了他們是的婚禮。
在《蒙娜麗莎》(Mona Lisa)專輯發行的幾個月前的1950年2月6日,納京高和瑪麗亞的第一個孩子娜特莉?瑪麗亞(Natalie Maria,即Natalie Cole)來到了人間。大家都叫她的小名“甜甜”(Sweetie)。幾年後,他們又收養了瑪麗亞一個姐妹的女兒——卡羅爾(Carol,生於1944年10月17日)。1959年,納京高和瑪麗亞再次收養了一個男孩,並給他取名納特?凱利?高(Nat Kelly Cole)。
1961年9月26日,瑪麗亞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蒂梅林(Timolin)和凱西(Casey)。因為納京高是個瘋狂的棒球迷,便為女兒取名凱西(凱西?斯特傑,Casey Stengel是當時的棒球名人)。而另一個女兒則以一位作曲家朋友的名字取名。
由於長期大量的抽煙,終因肺癌於1965年過早地離開人世。儘管納京高離開了,但他的音樂依然廣為流傳,他的唱片每年的銷售依舊如初。
在1965年2月14日去世之前,他是當時最多產的樂手。這個有著完美嗓音的歌唱家憑著無比的才華演繹著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如:鄉村、搖擺、布魯斯、福音、爵士。他還擁有幾張十分成功的西班牙語專輯;納京高在去世後的三十五年裏,專輯仍保持著一週五千多張的銷量,而這僅僅是在美國本土。
納京高的電視節目得到廣泛好評,他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更是數不勝數。在納京高人生最後的一段時間裏,他仍然在演出、灌錄唱片,只可惜走得太急,留給我們這僅有的作品。直至今日,納京高的聲音仍然出現在電影、電臺及廣告裏,好像他一直伴在我們身邊從未離開過。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五、 燦 麗 的 鄧 麗 君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在華語歌壇上,鄧麗君是一個傳奇。她的歌有一種讓人忘記痛苦的甜蜜,她的笑容溫柔得讓人窒息。也許她出現的年代已經遠去,但是當你在黑夜裏重溫她的音樂,那種安慰與甜美總是靜靜地溫存在你心靈的一個角落,不經意地悄悄流出。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六、極致立體聲一號---紅 袖 子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大紅色的袖子,綻放著生命的熱力。她源自于皮亞左拉一種特殊曲調,代表著最激昂的歌者、風琴手與舞者的節奏,以及觀眾的吶喊交錯,澎湃互動,到達最激昂、最狂熱的境界。
秉持著探戈柔中帶剛的藝術理念,此專輯以溫柔感性為骨,力量奔放為體的嚴苛標準,挑選出16首結合力與美的極致美聲,集聚多國人氣樂手,囊括爵士、藍調、古典等各種樂曲類型的金賞之選,呈現16種多層次的探戈曲風,時而溫暖,時而激昂,如澎湃激昂的探戈,探觸我們情感最深處。風格各異的超值巨作,保證讓所有樂迷不留遺憾,一次聽過癮。為了呈現更完美的錄音品質,更是不惜砸下重金,遠赴德國製作。
我們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如此絕對,只為了呈現最好的音樂,獻給您,親愛的音樂偏執狂。
長久以來,攝影一直是我的愛好,和錄音一樣,攝影同樣是在完成“記錄”的功能,快門的喀嚓聲僅是第一步,照片的沖洗和後期處理往往比按下快門更能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攝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音樂和錄音亦是如此。作曲家在作品中抒發情感的途徑無不遵循一定的規則,理性的規則,巴赫工整的對位元、貝多芬嚴謹的結構……
錄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需要具備許多方面的知識,例如聲學、電學、電腦、戲劇、音樂等等,麥克風收錄現場的聲音,僅是開始,緊接而來的混音和母帶處理更不容馬虎,不僅要掌握原有收錄的聲音品質,同時必須拿出製作人所要求的精神與內涵,考驗從業者本身的藝術、哲學與音樂等的素養。最後是母帶後期製作,對這一範疇的工程師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已經跳脫對內容本身的關注,對聲音挑剔到無以附加的地步,要為錄音出版做最後的品質管理,確保該唱片在任何機器與環境播放時有平均的聲音表現,同時要對錄音過程中產生的雜訊處理到近乎不存在,或將混音與剪接過程所失去的顏色和清晰度加以補償,確保其訊號的完整性,這樣的工作需要一位不僅懂錄音、熟悉混音製作的錄音師,更重要的他必須有比前者更挑剔的聽覺敏銳度,對專業設備的系統架構概念更勝於對器材的操作。立體聲的價值在於向聽者傳達錄音空間的三維感和發聲物體的實體感,在多聲道環繞聲大行其道的今天,唯有立體聲才能正確重現現場的透視結構,因此,雙聲道立體聲的地位無法被取代。
ABC(國際)唱片與我有過多次愉快的合作,什麼才是優秀的唱片錄音?這是我們在交流過程中,最常討論的問題,讓樂器出聲很簡單,但是讓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絕不易,以錄音師的角度而言,唱片製作的難度如同演奏樂器,能否在唱片中聽到每一件樂器的聲音?空間的聲音?音樂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自身的聲學空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頻率回應的平衡。
《極致立體聲》系列醞釀已久,我希望能通過這五張唱片向亞洲音響發燒友表達我心中優秀錄音的定義。在選曲上,以我最熟悉的歐洲古典音樂為主——動態淩厲的管弦交響、沁人心脾的美妙歌喉和舒緩雅致的夜曲,亦收錄了善於營造溫馨浪漫情調的用JAZZ手法改編的古典樂曲。
  Jacques Maritain在《道德哲學》中提到:人類的感官世界由迷醉我們的溫馨和快樂組成,我渴望用這系列唱片驗證這句至理名言。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七、 梁祝 黃河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陳鋼、何占豪於一九五九年寫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當時他倆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當年此曲於五月在上海首演。樂曲取材自中國古代的民間傅說“粱山伯輿祝英台”,在吸取越劇的唱腔為音樂素材的同時,此作品亦結合了東西方音樂的風格,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手法,有模仿中國二胡的技巧。樂曲為單樂章標榜協奏曲,以故事中具有代表的三段劇情——相愛、抗婚、化蝶分為三個部分。
秀美如畫的引子之後,小提琴奏出詩意般的愛情主題。活潑的迴旋曲描繪出粱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同窗三載、嬉戲遊玩的情景;最後緩慢的曲調描繪祝英台被迫要返回家鄉,梁山們十裏長亭相送,兩人依依惜別。這構成了全曲的呈式部“相愛”。
在發展部—抗婚中,小提琴典樂隊奏出兩個相互對抗的主題,以祝英台反抗其父為她安排的婚姻。梁山伯後來到祝府探望他的同窗,這才發現原來那位三載同窗竟是女兒身,亦得悉她快將成親,他才發現原來對祝英台有多麼深厚的愛情。小捉琴與大提琴纏綿柔情如泣如泣的封答,表現他們兩人樓臺相會,互相傾訴衷腸的情景。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們因過份悲傷絕望而病逝,況英台在被迎娶過門的途中,停在愛人的墳旁哭泣,最後在悲憤的低音鑼聲中,況英台縱身投入突然爆開的填墓,音樂推向全曲的高潮。
樂曲的最後部分時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題再現,梁山伯輿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快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八、鋼琴大師殷承宗中國作品集---花 月 夜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一九四一年生于中國福建“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七歲習琴,九歲登臺演出,十二歲以最高分的成績摘取了兩千多名考生中的狀元榜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附中(今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師從馬思蓀。入學兩個月後,被蘇聯專家謝洛夫選人專家班。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在蘇聯著名鋼琴家塔圖良、塔姬雅娜?彼得洛夫娜?克拉芙琴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教授、俄羅斯人民藝術家)專家班學習。後赴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今聖彼德堡音樂學院)留學,繼續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克拉芙琴柯,同時修習作曲和指揮。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從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曾任中央樂團首席鋼琴演奏家。現定居美國紐約。
歷年來,創作和改編了許多中國鋼琴精品。一九六八年,創編了鋼琴伴唱《紅燈記》,同年首演。一九七零年,作為主創者,輿幾位音樂家合作創編了鋼琴協奏曲《黃河》,同年在北京首演,並擔任鋼琴獨奏,隨後灌錄了唱片(此版鋼琴《黃河》獲一九九五年中國金唱片獎)。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並成為各國音樂家常演的中國音樂經典作品。其演奏的《黃河》,已由德國西曼唱片公司灌製成CD唱片,發行量居高不下。一九九五年,又輿俄羅斯聖彼德堡愛樂樂團合作,重新錄製了最新影碟鋼琴協奏曲《黃河》。此外,還改編了《舂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一批極具中國神韻的古曲。為探索鋼琴演奏民族化傾注了畢生心血,被認為是鋼琴演奏民族化的先驅,“洋為中用”的傑出典範。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九、真空管錄音30年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關於“真空管系列”的錄音
當我聽到一九二七年的古董真空管麥克風錄出的甜蜜無比、光澤流泄滿地的弦樂時,心中的那份訝異與激動實在很難形容。
在電子科技一日千里,電子音樂充斥於耳的今天, 古老的真空管不僅沒有退出音響舞臺,反而越來越為發燒友歡迎,甚至成為部分“高燒患者”手中的至寶。究其原因。最主要就是,優質的真空管音響器材柔和溫潤又充滿生命力。音色甜美、自然、細膩、溫暖。尤其是在中高頻段更有異乎尋常的透明度和真實音樂感。
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流的層次定位表現。像是優雅華麗與豐富的空氣質感以及演奏廳內華麗的堂音迴響、溫暖飽滿的銅管聲、如珠如玉般的琴鍵聲、甜如蜜糖的弦音全都能夠被原封不動的被保留下來。從目前來看,這些極致的聲音表現力仍是任何其他的音響器材都難以企及的。延續著為聆聽者呈現最純粹音樂的理念。在2004年9月28日,ABC(國際)唱片與德國路德維希斯盧斯特金耳朵錄音工作室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了真空管錄音系列發燒唱片。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十、 聖 唐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我以聖唐月色下酒。三分音色、一分流水、兩分塵土……
林語堂先生說,一個國家能混過上下五千年,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敬仰的。
這句話無疑是完全正確的。關於中華文明的偉大我想我們無需多說。在五千年歷史流轉的光影中,星圖不斷變幻,草木幾百代的榮枯。一個王朝興起與完幕,英雄來了又去,將軍成了又敗了.安坐著的萬古河山坦然面對著一場又一場血雨腥風。這一切總會讓世人意念著很多。讓我們感動並激奮著,甚至到淚流滿面。
詩仙李太白曾經歌以詠懷: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真與我心有戚戚焉!唐時明月漢時關,斷壁殘垣依稀在。在永恆的時間面前,我們無法取勝,它緩緩流過的同時,也留給我們很多。但我們只有用文字與音樂來銘刻下時光的一點一滴。當然,眼前的這也是一張記錄著中華文化的唱片。
幾千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帶走了多少,又留下了多少。駐足於古都之內,聆聽歲月流逝的腳步聲。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sshifi最后编辑于2007-3-30 14:25:40

2007-3-30 11:19:18
查看资料发短信发email搜索发贴编辑本贴引用本贴回复投诉本贴删除本贴
提升 | 锁定 | 解锁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取消总固顶/固顶 | 奖励/惩罚 | 加入精华 | 取消精华 | 发布公告 | 修复统计
跳转到:

显示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收藏主题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水手唱片音响 立场无关
Powered by CPB CPB2.0 ©2002-2004
Processed in 297.852ms quer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