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16日,乘飞机奔赴榕城在青岛经停,我正闲来无事举着相机拍照打发时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崔老师。我一看原来是“姥姥”(退休后年年留在高三替校长把关的“刘姥姥”),我惊奇的问:您怎么会在这儿?我们三口去福州旅游!怎么会这么巧,原来咱们坐的一趟飞机,我也是去福州,正好赶上了我给您家三口拍张合影吧,您儿子和儿媳妇真有夫妻像啊。别人也都说他们两个像哥儿俩,姥姥回答。(二) “姥姥”是在儿子上初三时守了寡,一个人把儿子供上了南大,毕业后儿子在一家银行工作,做到一定位置,那时大家开始时兴出国,儿子也和大家一样去了德国留学,只是没有和大家一样打工,姥姥在国内赚钱供着在国外念书的儿子。几年后儿子不愿意留在德国想回国,三十大几的儿子找工作找对象成了“姥姥”的心病,找了对象“姥姥”看不惯又成了“姥姥”的烦恼,所以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知道姥姥是如何希望儿子休了媳妇,儿子是如何跟着媳妇搬出家门,僵持好一段时间后“姥姥”又是如何妥协把儿子媳妇请回家来,忙了一天后还要回家后给两个“孩子”做饭,,,,,, (三) 还记得小时候奶奶提起父亲心中总是无比骄傲:我那儿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懂事的我总要问:那我妈妈配得上我爸爸吗?“我不替儿嫌妇”。我能听得出弦外之音,奶奶认为儿媳妇配不上儿子,二姨的想法却和奶奶截然相反,她对爸爸的评价是: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她不理解妹妹为什么要对一个“穷酸”(那时败落的爷爷家除了还剩下不倒的“架子”外几乎没有什么了,而姥爷家却是有点儿“爆发”的意思)百依百顺。 (四) 作为也得做婆婆的人,我知道儿子将来要找的一定是他喜欢的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女孩儿正好是我也喜欢的,那就儿女双全了,不是的话,果真爱自己的儿子就不能让他受“夹板气”,看着“姥姥”儿子和儿媳妇的照片,我在想:她的儿子其实是多么的爱“姥姥”啊,因为长得如此像“姥姥”的儿子又按照“姥姥”的模样找了自己的另一半,其实妈妈在他眼里才是最美的!姥姥要是看出了这一点,那将是多么幸福啊!,,,,,, 1、[upload=jpg]upload/cpb2_2013113104045.jpg[/upload 2. Upload picture:
 3. Upload picture:
 4. Upload picture:

admin最后编辑于2013-11-03 10: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