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菜农 时间:2012-6-25 11:57:44 标题: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admin最后编辑于2012-08-18 11:30:14

作者:老邻居 时间:2012-6-25 12:31:46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我看这就是德味的经典!就这么说啦,爱咋咋地吧,哈哈


作者:茜茜公主 时间:2012-6-25 17:40:40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德味儿?我上网查了查,呵呵,又学了一招儿。
考考孙老师,我按照自己理解的德味儿用您这张片子稍加改动,您能说出来我动了哪里了吗?您要是说出来了就说明我认为这张很有味道的片子哪里有点儿美中不足了,迫切地等待着与您交流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admin最后编辑于2012-08-18 11:31:19

作者:菜农 时间:2012-6-25 18:36:51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回崔老师:您改动的这张的主体的亮度提高了,比我那张高出20(上身最亮处),我的那张欠了一些。另在阳光处,特别是小房子被阳光照亮的暖色调处,您调的更暖一些,比我的那张减少了40的蓝,更突出了对比色的运用,使整张照片的效果更突出!这也是我意识到了暖色的地方不够暖,但我没敢弄的太突出。不知说的对不对。改的好!谢谢啦!

菜农最后编辑于2012-06-25 18:37:08

作者:无云 时间:2012-6-25 18:49:18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三位女士的衣服蓝色稍减,暖色稍增,暗部稍亮。


作者:菜农 时间:2012-6-25 18:55:18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老邻居在2012-06-25 12:31:46说道:
我看这就是德味的经典!就这么说啦,爱咋咋地吧,哈哈

对,咱就这味啦,爱咋咋地!谢谢马老师及时回帖啦!去新意街时我就是想练习对比色的运用,一个是物体的颜色本身就是由对比色组成的,一个就是由傍晚的阳光和阴影的蓝色形成的对比影调,到那我就看到了这个光线,只是需要在亮处的合适部位添加主体,恰巧看到这位女士进了小店儿,我立刻将相机调到手动,测好光,在她出来能够走到的地方提前调好焦距。等待......,大约几分钟后她出来了,恰巧还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在她抬头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德味不德味咱不关心,反正这个练习还是有点儿效果

菜农最后编辑于2012-06-25 19:17:50

作者:菜农 时间:2012-6-25 18:58:51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无云在2012-06-25 18:49:18说道:

三位女士的衣服蓝色稍减,暖色稍增,暗部稍亮。



最近的女士皮肤加红或减绿,使之趋向暖色


作者:老邻居 时间:2012-6-25 19:27:47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菜农在2012-06-25 18:55:18说道:
Quote:
老邻居在2012-06-25 12:31:46说道:
我看这就是德味的经典!就这么说啦,爱咋咋地吧,哈哈

对,咱就这味啦,爱咋咋地!谢谢马老师及时回帖啦!去新意街时我就是想练习对比色的运用,一个是物体的颜色本身就是由对比色组成的,一个就是由傍晚的阳光和阴影的蓝色形成的对比影调,到那我就看到了这个光线,只是需要在亮处的合适部位添加主体,恰巧看到这位女士进了小店儿,我立刻将相机调到手动,测好光,在她出来能够走到的地方提前调好焦距。等待......,大约几分钟后她出来了,恰巧还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在她抬头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德味不德味咱不关心,反正这个练习还是有点儿效果

感谢孙老师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认真学习。


作者:123456 时间:2012-6-25 19:28:10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茜茜公主在2012-06-25 17:40:40说道:
德味儿?我上网查了查,呵呵,又学了一招儿。
考考孙老师,我按照自己理解的德味儿用您这张片子稍加改动,您能说出来我动了哪里了吗?您要是说出来了就说明我认为这张很有味道的片子哪里有点儿美中不足了,迫切地等待着与您交流
颜色的对比夸张了或者说典型化了,但由于连带的变化(就图说图)整图的透视关系稍有劣化。(有可能图小没看准)。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admin最后编辑于2012-08-18 11:32:40

作者:茜茜公主 时间:2012-6-26 6:53:49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老师们、尤其孙老师老厉害啊。大家一直说玩儿摄影有两大阵营、技术参数派与感觉派(凭眼睛感觉瞎鼓捣),孙老师把我凭感觉鼓捣出来的东西用具体数字表达出来,真的令我汗颜!

我说说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如果能给大家作参考或是反面教材,那么就达到目的了。

这张片子我的第一感慨是,男人对于女性美的体会要远远超过女性本身!也许孙老师会说这是碰上的或是不经意,但是能吸引您等待、举起镜头,画面中三位女性的外形与装束的确堪称绝佳。

第二个感觉是孙老师的偏好,蓝与绿的调子多次出现在您的片子里,即使是在夏日的夕阳下,整体的感觉还是稍稍的有一些冷。

第三个感觉是这张片子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出现了两个亮点:焦点女性与后面小房子的亮柱,使这张片子重点视面分散,因为我理解一张片子中,第一重点应该是突出的,其他都是辅助部分(只是一家之言)。

所以我做了几处变化:突出焦点女性,提亮;淡化亮柱(同时提亮左下角);用图层的方法改变单一的冷色彩等等。郭老师说的透视关系其实恰恰是我想用上、下两条线段渐暗的方式体现,没想过于明显,所以太隐晦了,哈哈。


Upload picture:
view big picture

admin最后编辑于2012-08-18 11:33:51


作者:菜农 时间:2012-6-26 22:38:05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哈哈!真的不知该怎样回答了。也不知是褒是贬了。谢谢崔老师指出了照片中的致命的地方以及在照片的色调把握的偏差,这些都是我在一边玩儿一边儿想尽力学会和掌握的东西。
一、我感觉玩摄影没有技术参数派和感觉派之分,只有器材派之说。我的这点儿爱好程度是什么派也够不上的。摄影(我从来不敢言自己在摄影)的数字化已成趋势,数码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所以一边玩一边翻翻书,了解一下数字在照片中的作用。之所以用数据来把崔老师改动的地方表示出来就是图数字的方便。不然的话,我就得说这黄了点儿,那蓝了点儿等等。既然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为什么不学学用数字来分析照片呢。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懂,很多喜欢拍照的人都在认真的读着纽摄,想把照片拍的尽量好看、想把器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相比咱就一本正规教材都没看过,所以很多基础的、基本的东西咱都不懂,害怕别人问答,所以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如刘宽新所说,编辑形成数码照片的软件人家都给编程好了,咱就连现成的工具用都不会吗。所以,既然照片是数字的,我们就应该知道数字,可以不用,但应尽量了解。就如同照相机现在多是自动的了,你可以用自动,但手动你不可以不会一样。
二、这张照片我就是为了练习对比色,看看照下来的最后效果和我观察和预测的效果一样吗。我前边说了,暖色的阳光和蓝色的阴影形成了对比,此时我们的眼睛是不会把阴影看成蓝色的,只有拍完以后才能看看你观察的准不准。此时就是需要在亮的地方添加主要元素。所以此时不管是谁出现在光线内可能我都会按下快门,因为我的练习不是在拍人,而是在拍这时的冷暖光线。我的练习完成的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测的效果。但画面在构图和布局再完美一些就可以称“片子”了。其实我现在照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现在网上有一个谭老师在给大家讲课,我在看。我感觉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了,他就是用具体的练习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去。第一步就是观察,观察明暗。第二步就是学会在亮的地方添加元素。第三步就是明亮的比例。第四就是.......直到每次拍照之前,你就能预测你拍的结果。直到照片拍的好坏不是靠蒙。这个过程也是玩儿的乐趣


作者:老邻居 时间:2012-6-27 9:20:19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菜农在2012-06-25 18:36:51说道:
回崔老师:您改动的这张的主体的亮度提高了,比我那张高出20(上身最亮处),我的那张欠了一些。另在阳光处,特别是小房子被阳光照亮的暖色调处,您调的更暖一些,比我的那张减少了40的蓝,更突出了对比色的运用,使整张照片的效果更突出!这也是我意识到了暖色的地方不够暖,但我没敢弄的太突出。不知说的对不对。改的好!谢谢啦!

孙老师用数据说话,厉害!


作者:老邻居 时间:2012-6-27 9:23:52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菜农在2012-06-26 22:38:05说道:
哈哈!真的不知该怎样回答了。也不知是褒是贬了。谢谢崔老师指出了照片中的致命的地方以及在照片的色调把握的偏差,这些都是我在一边玩儿一边儿想尽力学会和掌握的东西。
一、我感觉玩摄影没有技术参数派和感觉派之分,只有器材派之说。我的这点儿爱好程度是什么派也够不上的。摄影(我从来不敢言自己在摄影)的数字化已成趋势,数码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所以一边玩一边翻翻书,了解一下数字在照片中的作用。之所以用数据来把崔老师改动的地方表示出来就是图数字的方便。不然的话,我就得说这黄了点儿,那蓝了点儿等等。既然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为什么不学学用数字来分析照片呢。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懂,很多喜欢拍照的人都在认真的读着纽摄,想把照片拍的尽量好看、想把器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相比咱就一本正规教材都没看过,所以很多基础的、基本的东西咱都不懂,害怕别人问答,所以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如刘宽新所说,编辑形成数码照片的软件人家都给编程好了,咱就连现成的工具用都不会吗。所以,既然照片是数字的,我们就应该知道数字,可以不用,但应尽量了解。就如同照相机现在多是自动的了,你可以用自动,但手动你不可以不会一样。
二、这张照片我就是为了练习对比色,看看照下来的最后效果和我观察和预测的效果一样吗。我前边说了,暖色的阳光和蓝色的阴影形成了对比,此时我们的眼睛是不会把阴影看成蓝色的,只有拍完以后才能看看你观察的准不准。此时就是需要在亮的地方添加主要元素。所以此时不管是谁出现在光线内可能我都会按下快门,因为我的练习不是在拍人,而是在拍这时的冷暖光线。我的练习完成的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测的效果。但画面在构图和布局再完美一些就可以称“片子”了。其实我现在照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现在网上有一个谭老师在给大家讲课,我在看。我感觉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了,他就是用具体的练习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去。第一步就是观察,观察明暗。第二步就是学会在亮的地方添加元素。第三步就是明亮的比例。第四就是.......直到每次拍照之前,你就能预测你拍的结果。直到照片拍的好坏不是靠蒙。这个过程也是玩儿的乐趣

孙老师讲的真好,学习啦。


作者:茜茜公主 时间:2012-6-27 10:23:43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Quote:
菜农在2012-06-26 22:38:05说道:
哈哈!真的不知该怎样回答了。也不知是褒是贬了。谢谢崔老师指出了照片中的致命的地方以及在照片的色调把握的偏差,这些都是我在一边玩儿一边儿想尽力学会和掌握的东西。
一、我感觉玩摄影没有技术参数派和感觉派之分,只有器材派之说。我的这点儿爱好程度是什么派也够不上的。摄影(我从来不敢言自己在摄影)的数字化已成趋势,数码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所以一边玩一边翻翻书,了解一下数字在照片中的作用。之所以用数据来把崔老师改动的地方表示出来就是图数字的方便。不然的话,我就得说这黄了点儿,那蓝了点儿等等。既然照片的一切都是由数字组成,为什么不学学用数字来分析照片呢。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懂,很多喜欢拍照的人都在认真的读着纽摄,想把照片拍的尽量好看、想把器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相比咱就一本正规教材都没看过,所以很多基础的、基本的东西咱都不懂,害怕别人问答,所以不敢说自己在摄影。就如刘宽新所说,编辑形成数码照片的软件人家都给编程好了,咱就连现成的工具用都不会吗。所以,既然照片是数字的,我们就应该知道数字,可以不用,但应尽量了解。就如同照相机现在多是自动的了,你可以用自动,但手动你不可以不会一样。
二、这张照片我就是为了练习对比色,看看照下来的最后效果和我观察和预测的效果一样吗。我前边说了,暖色的阳光和蓝色的阴影形成了对比,此时我们的眼睛是不会把阴影看成蓝色的,只有拍完以后才能看看你观察的准不准。此时就是需要在亮的地方添加主要元素。所以此时不管是谁出现在光线内可能我都会按下快门,因为我的练习不是在拍人,而是在拍这时的冷暖光线。我的练习完成的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测的效果。但画面在构图和布局再完美一些就可以称“片子”了。其实我现在照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现在网上有一个谭老师在给大家讲课,我在看。我感觉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了,他就是用具体的练习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去。第一步就是观察,观察明暗。第二步就是学会在亮的地方添加元素。第三步就是明亮的比例。第四就是.......直到每次拍照之前,你就能预测你拍的结果。直到照片拍的好坏不是靠蒙。这个过程也是玩儿的乐趣

我是说到做到,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吕老师和版主号召的。所以这张片子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及您真诚的打下这许多文字本身的价值就远远超过其他,我也一样。

透过这张片子,我想到一些平日里没有想过的问题,也学到了您拍片以及积累的一些经验,另外马老师的回复使我简单地研究了一下“德味”,您的说明又让我找到了“谭老师”的网页,我会慢慢学习的,,,再次感谢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作者:123456 时间:2012-6-27 12:03:30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水手已经在理论层面上讨论问题啦。孙老师能够并且愿意较系统深入表述自己对摄影得看法,令我敬佩。向您学习。您这儿引入了色彩理论的话题,多晚儿再聊聊对片子的完美性的
看法那就更好了。向您请教一个具体问题:关于这张片子,您预先调白平衡吗?
”水手“有不少高手,还有副高,还有爱好者,只要再来点理论指导,可能就高水平运动队了。


作者:银河 时间:2012-6-28 10:58:54 标题:Re:一个瞬间,但不经典
片子拍的有想法,大家讨论有深度,认真向老师们学习了!


欢迎光临:水手唱片音响(http://www.tjidc.net)        Powered by C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