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王九龙 在面对世界万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自然地在生理感觉和认知意识中形成自己最直接的初始化印象;这个印象经过自己思维上的过滤与感官上的选择之后,大多又会有一个主次方面的权重与倾向,在这样的倾向中就形成了主体的意识。摄影能够直接通过影像画面的形式看到自己在观看事物中和主动表达中的意识,以此在摄影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关于主体意识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横亘在我们的面前。 影像的存在形式不外是用可见可读的叙述形式在表达着自己一种主观意识上的断层瞬间,这种意识是来自于拍摄者所见所思的结果与印象。所有的影像中都会强调一个重要的主体要素,或景或物或人或事,这些载体的选择都被摄影人能动意识所作用着,于是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承载着摄影人出于内心的审美取向或叙事目的。我们必须厘清的是,这种主体意识在影像中的存在只能是我们在现场特定的情境中的一种能动的感受与反映,完全源自于打破了光线、气候、主观意识连续性的断裂样式。这些从连续性中断裂形成的影像,包含着摄影人内心感受与视觉反应的综合诉求动机,也同时包含着观看者在阅读过程中从画面里感受到的内涵,存在着与拍摄者主体意识能动反映不尽吻合的歧义性。 在拍摄实践中,捕捉和确立自己的主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主体意识决定着拍摄者在现场对于叙述载体元素的发现、选择与控制,决定着拍摄者叙述的方向与内涵的理解程度。对于主体意识,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理解与看待,不同的人在一定的现场情境中都会确定不同的主体意识,在这样的不同中也会形成不同的叙述形式与表达愿望;在阅读影像的时候,首先应该去理解与找寻拍摄者在实践情境中的主体意识,从解析影像主体意识的方向上去生成自己的观看态度与感官情绪,尽可能地减少在阅读和评论过程中的偏差。主体意识是从客观中来的,因此,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观看者都应该脱离断章取义的狭隘,遵从和尊重由现场情景的真实中确立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原则,一个值得认可并践行的原则。 主体意识是形成影像内涵与质量的中枢,也关系着影像的存在价值和阅读价值。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都会产生相关的感官情绪与心理变化,也会产生主动的表达愿望与记忆效果;这样的情绪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形成主体意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主体意识在形成影像的过程中指导着对画面意识载体的过滤与选择,这就形成了摄影简约式的构图原则和简洁明了概括式的表达意图;因此,主体意识在影像中是需要载体标注和立场申明的,也是需要尽可能直接表述与清晰理顺的。 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形成影像主体意识第一性的是拍摄者所在的现场情景,绝不能是拍摄者自我主观的判断与情绪,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和产生本末倒置的错乱;因此,我们在形成主体意识的过程中,也还应该在思维定式中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既然形成主体意识中现场情景是第一性的,那么这个主体意识就包含着拍摄者的主观感受与能动反映;形成主观感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方面的阅历与知识作为支撑架构,也需要有相当的审美情绪作为形成基点的。有了这些条件,产生能动的反映便成为了一个很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了。在一定情境中我们这样去做了,就符合了摄影是一种自己的主观态度的认同了。在形成主体意识的方法上,还是要围绕着影像忠实于真实的诠释与态度,这种真实体现着现场的真实、在这个情境中自己性情上感受上表达上的真实、包括你在画面里表述的语言或记录所用载体的真实等等;如果我们脱开了这些真实的原由单纯地去揣摩影像的主体意识,我们得到的解读那只能是不完整的或不对路的。我想,这些对主体意识认识方法上的不完整或不对路,就是在影像判读中产生分歧和纷争的根源。 影像中的主体意识是唯一性的,对于这个唯一性的表述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所以,我们在对于影像主体意识上的理解与评判不可以用一把尺子来裁定,更不能够用一个静态的思维形式来推理从连续性中得到的动态定格。大家都经常和其他的人在一起拍照片,同在一个现场中或情境下,每个人主体意识的形成都会有着相当的差异,因此大家在情景的选择上、拍摄的角度上甚至运用的技法上都有着不同价值取向,拍摄出来的画面也不会相同。这就说明主体意识的形成是因人而异的因时而异的更是由各自的审美情趣和适时感受决定的,只能有接近而绝不会有雷同。因此,拍摄过程中是这个情形,那么在判读和观看过程中也不可以脱离了这个情形;我们不可以用一种主体意识来否定另一种主体意识,也不可以用主观意识来替代主体意识。对于影像主体意识的解读与评判,更不适用好与不好来作为审定标准;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对于摄影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摄影人认识态度与精神劳动的一种尊重。这样的态度与尊重在摄影人之间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有些影像中存在的主体意识不完全都是完整的清晰的,表达上也不一定是准确的与精当的。所以,我们在观看和理解别人的影像时,不要自以为是先入为主,要在寻找和解析影像中存在着拍摄者的主体意识上去解读拍摄者的表述意图与审美取向,然后再去分析影像画面中在表达技艺上的合理性,再从这些阅读与解析中形成自己的感受与态度。我认为用这样的方法与方式去观看影像或者去理解影像,才会得到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的受益,也才能够在摄影的实践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得到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军统最后编辑于2012-01-17 12:3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