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京西古村落游 [打印本页]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2:34:14
|
标题:京西古村落游
|
周五、六与友到了以这个字为名字的古村落——川(音)底下村。村子古老名字古怪,给我最深的感觉是到了石头的世界,再有除了门上对联和灯笼以外满眼都是单一的土黄色。 Upload picture: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2:42:38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这个字在字典上没查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学会写,又费了二虎九牛之力弄明白内在含义。
无云最后编辑于2010-3-28 22:57:46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2:46:45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村落全景 Upload picture: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2:51:41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2:54:57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Upload picture: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8 23:01:58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不好意思,上一张忘了缩放啦。对不起!  太晚了,明天再上。
无云最后编辑于2010-3-28 23:03:46 |
|
|
作者:菜农
|
时间:2010-3-29 8:00:22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欣赏一下,到现在我还没整明白那个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呢
|
|
|
作者:燕子
|
时间:2010-3-29 8:48:02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
|
作者:一字生
|
时间:2010-3-29 9:38:28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爨 拼音:cuàn 基本字义 ● 爨 ◎ 烧火做饭:分居各~。 ◎ 灶:“客传萧寒~不烟。” ◎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 姓。[2] [编辑本段]爨字由来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斋堂镇以西的小北沟内,109国道路北6公里处,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爨”字笔画太多,书写不便,现通常改写为“川”字,但国务院立的大碑上却刻着“爨底下村古建筑群”,仍以“爨”字为准。门头沟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川底下村志》,对“爨”字的由来作了如下解释 其一,是根据姓氏而来。魏晋南北朝时,统治云南东部地区的为爨氏家族,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元代分为黑爨和白爨,明代以后,爨专指罗罗。爨姓出过书法家,名叫爨道庆,为南朝宋人,留有“爨龙颜碑”,另一个姓爨的是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以爨宝子碑著名。 其二,是源于军事。川底下村有个地名叫“爨头”,在村上边,明代这里是“爨里安口”,村名“爨底下” 因明代军事隘口而得,爨、川谐音,后人去繁从简变为“川底下”。此处地势险要,从北京到河北怀来的古道从这里通过,因此就形成了险关隘口,辽代时名为“南暗口”,由“山后八军”中的青白军驻守,辽代时期,宋朝与金国联合攻辽,在攻打燕京(今北京)时,金国大将粘罕率兵从矾山小盆地出发,翻越黄草梁,从南暗口出奇兵,走西山大道,迅速攻到了燕京城下,一举攻克燕京,成为古代有名的战例。明代时,在此设立爨里安口,派兵戍守。因此村位于爨里安口之下方,故名为 “爨底下”。 以上摘自《百度》
|
|
|
作者:燕子
|
时间:2010-3-29 9:43:09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
|
作者:茜茜公主
|
时间:2010-3-29 12:24:54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喜欢民居中的第二张。从房屋建筑的取向中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众多内含,规矩方圆、对于文化的尊重,当然也还能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当然,反过来未必成立,就是有了物质基础是否能真的重视文化? 感谢“一字生”,为一字而诞生,还会为众多的,众多的,,,,,,长生不老,哈哈哈哈哈哈哈。感谢互联网,嘿嘿嘿,,,,,,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9 17:19:41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Quote: 一字生在2010-3-29 9:38:28说道: 爨 拼音:cuàn 基本字义 ● 爨 ◎ 烧火做饭:分居各~。 ◎ 灶:“客传萧寒~不烟。” ◎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文房四宝~》。 ◎ 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 姓。[2] [编辑本段]爨字由来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斋堂镇以西的小北沟内,109国道路北6公里处,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爨”字笔画太多,书写不便,现通常改写为“川”字,但国务院立的大碑上却刻着“爨底下村古建筑群”,仍以“爨”字为准。门头沟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川底下村志》,对“爨”字的由来作了如下解释 其一,是根据姓氏而来。魏晋南北朝时,统治云南东部地区的为爨氏家族,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元代分为黑爨和白爨,明代以后,爨专指罗罗。爨姓出过书法家,名叫爨道庆,为南朝宋人,留有“爨龙颜碑”,另一个姓爨的是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以爨宝子碑著名。 其二,是源于军事。川底下村有个地名叫“爨头”,在村上边,明代这里是“爨里安口”,村名“爨底下” 因明代军事隘口而得,爨、川谐音,后人去繁从简变为“川底下”。此处地势险要,从北京到河北怀来的古道从这里通过,因此就形成了险关隘口,辽代时名为“南暗口”,由“山后八军”中的青白军驻守,辽代时期,宋朝与金国联合攻辽,在攻打燕京(今北京)时,金国大将粘罕率兵从矾山小盆地出发,翻越黄草梁,从南暗口出奇兵,走西山大道,迅速攻到了燕京城下,一举攻克燕京,成为古代有名的战例。明代时,在此设立爨里安口,派兵戍守。因此村位于爨里安口之下方,故名为 “爨底下”。 以上摘自《百度》
感谢一字生的讲解,长学问啦。确实像您讲的那样,据当地村民讲这个字当灶台的意思,他说“兴字头,林字腰,底下大火慢慢烧”取吉祥的意思。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9 17:35:59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Quote: 燕子在2010-3-29 9:43:09说道: 无云大大能否贴个驾车路线图?谢谢!
不好意思,我基本上算个“脑盲”,还真不会贴路线图。还是写写吧。 北京五环路----石景山----门头沟----雁翅----斋堂镇----川底下村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9 17:42:52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一线天 Upload picture: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9 18:08:42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Upload picture:

|
|
|
作者:无云
|
时间:2010-3-29 18:10:52
|
标题:Re:京西古村落游
|
Upload picture:

|
|
|
欢迎光临:水手唱片音响(http://www.tjidc.net) Powered by CPB |